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剖析

王宇翔

王宇翔

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江北区4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污染。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更加关注水质的质量问题,对水质进行严格的检测。本文主要是对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分析论述,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引言

水质监测系统对管理水质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监测结果能反映监测断面的水质连续动态变化,有很强的时效性;有利于及时发现污染事故,随时了解水质状况,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资料。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下文将对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概述

1.1实验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监视实验过程来发现其中的不合格和不满意因素,并将其排除掉,从而取得最好的实验结果,其实质是一系列用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作业技术与作业活动。质量保证的目的则是证明实体可以满足质量要求,为此而施行的全部证实活动都可以归类进质量保证,但其实施范围必须是质量管理体系以内。因为对监测质量的提高与对数据准确性的保证一直在实验水质监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用于确保这两项关键因素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1.2水质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1)采样过程是否规范

样品采集过程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是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的前提条件。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的确定、采样容器的选取和洗涤,以及样品的预处理、保存和运输等,都会对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

(2)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采光、振动、噪声、辐射等因素,会影响分析仪器的精确度,从而影响监测结果。

(3)分析仪器及试剂的情况

分析仪器的测量范围、灵敏性会影响监测结果,仪器的灵敏度低会使低浓度样品的测量准确度降低,并且样品浓度越低,误差越大。如果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药品的纯度不够则会导致配置的试剂的浓度出现误差,降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配制试剂的水的纯度不够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4)采用的监测方法

根据待测物的种类及其所使用的仪器的类型,采用恰当的监测方法,不同的监测方法,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存在存在着区别,检出限也各有高低,从而影响监测结果。

(5)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与操作的规范性对测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水平较高的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更少,可以保证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异常值的处理及计算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6)数据的处理情况

数据处理直接决定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数据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取舍时,必需遵照一定的原则,如狄克逊检验法、格鲁勃斯检验法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二、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2.1做好水样的采集和保护工作

根据采样规范进行采样的采集,同时标注好采集水域的种类和检测采样所用的方法。在对河流和湖泊进行水质检测时要注意断面以及采样点位的选取。检测工业废水,要熟悉检测的工艺流程,并且对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样品的选取,已达到选取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这样水样的检测才更有意义。在采集的过程中要做好参照的样本与所选取的样品的对照工作。

水样在保存和运送的过程中要保证水样的性质不发生改变,因此就要对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相应的保护。根据具体的需要,可以进行冷藏、冷冻等措施。这样不光能够保证水质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化,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质中一些微生物对水质所带来的影响。必要时也可在水样中添加一些保护试剂,可以有效的避免温度或是光的照射所使水样发生改变。与此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缩短运送的行程,减少水样保存的时间,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水质的变异。如运送的时间较长,就要在运送的途中时常对水样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2.2实验室工作的质量控制

分析测定样品之前,要确保实验室内的环境安全、清洁、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实验室内要具备通风橱,当涉及到可挥发性药品的使用时,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室内部的仪器均要按照规范进行定期的维护、校准与检测,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符合要求,且工作状态正常。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应保证其所在位置通风、洁净,环境的温度及湿度不会对仪器造成不良影响,并保证仪器运行所需的供电等条件。对实验室内的药品和试剂,应进行合理保存,确保其性质不发生变化,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药品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到药品的纯度。对烧杯试管等容器,则应进行彻底的清洗,保证其内部不含有杂质,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2.3质量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测定中增加平行样

在测定样品的过程中会产生随机误差,因此,为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可以通过在测定中增加平行样,通过对两组或多组处于相同条件下的样品进行测试,这样能够降低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干扰。通常情况下,分析要求对样品进行一定比例的平行双样测定,在操作无误的前提下,样品基本均可以符合要求。

(2)测定中设置空白样

在测定中设置空白样,能够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添加的试剂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谓空白样是指以纯水代替水样,与水样经历相同的操作步骤,因而能够很好的反映纯水、试剂以及实验操作步骤给测定带来的影响。但试剂的空白样无法消除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的干扰,所以有时还要制备样品的空白样。为了反映采样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全程序空白分析,即采样人员在采样前以纯水作为样品进行采集、保存、运出试验室,直到采样结束后同常规样品一起送实验室进行测定。

(3)进行回收率试验

回收率试验指的是在水样中加入浓度确定的待测物标准液,然后一起测定样品和原水样。此方法是通过检验加入的待测物能否定量的回收,来推断实验的回收率,了解测定中过程中是否有干扰因素存在,从而判断所选方法可否用于对该样品进行测定。随机抽取样品数的10%进行加标回收分析,回收率根据项目不同,其范围控制在80~120%。

(4)认真处理数据

数据的处理是水质检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着检测后的结果。因此对数据的处理要格外的认真,对数据的筛选至关重要。若选错了数据,就会降低检测结果的普遍性,对水质的控制也失去了依据,所以不能盲目的对数据进行取舍,要根据实际,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三、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中,样品的采集,分类分析以及试剂的选用,实验条件的严格把关,样品的检测,资料的选取等都是检测的重点。因此,要认真严谨,准确精密,这样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侯剑英.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山西水利,2014(1).

[2]梁涛.浅谈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11).

[3]叶炳效,张佳武,赵文举,孙珂.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