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及肿瘤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癌及肿瘤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诊断与治疗

果春雨

果春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钢职工医院161041)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00-02

【摘要】恶性肿瘤可通过直接侵蚀、旁瘤综合征、继发性非特异的转移以及肿瘤治疗引起的并发症等累及神经系统。目的讨论癌及肿瘤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诊断与治疗。方法配合肿瘤治疗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主要治疗重点是原发病灶,包括肿瘤的手术切除、放射线照射或抗癌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继发性病变的治疗重点仍是原发病灶,肿瘤行手术切除、放射线照射或抗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关键词】癌肿瘤神经系统损害诊断治疗

恶性肿瘤可通过直接侵蚀、旁瘤综合征、继发性非特异的转移以及肿瘤治疗引起的并发症等累及神经系统。

一、肿瘤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方式

【诊断精要】

1.肿瘤直接侵蚀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直接侵蚀。

(1)颅内占位性病变。

(2)脊髓硬膜外压迫,硬膜内/髓内的脊髓继发性沉积,后者较少见。

(3)恶性脑膜炎。

(4)臂神经丛和股神经丛的侵蚀。

(5)周围神经的侵蚀。

(6)肿瘤对动脉壁的侵蚀(罕见)。

2.旁瘤神经综合征

(1)边缘性脑脊髓炎。

(2)亚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3)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4)Lamben-Eaton综合征。

(5)坏死性脊髓病。

(6)周围神经病。

(7)斜视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

3.继发的非转移性损害

(1)内分泌与代谢性损害。

(2)机会菌性感染。

(3)营养缺乏。

(4)颅内出血。

(5)消耗性心内膜炎和脑栓塞。

(6)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7)肌肉无力。

4.医原性

(1)肿瘤放疗。

(2)化疗药物致神经病和肌病。

(3)鞘内使用甲氨蝶呤。

(4)机会菌感染,由于免疫抑制作用。

(5)皮质类固醇。

具体患者同时可有一个以上并发症。

二、旁瘤综合征

本综合征较罕见,可为原发癌的前驱症状(数月或罕见为数年)或伴随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其有免疫学基础及用皮质固醇、硫唑嘌呤和血浆交换治疗对部分病例可能有益,所患的原发癌最常见为肺小细胞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癌本身的治疗也可能使旁瘤综合征缓解或消失。

【诊断精要】

1.边缘性脑脊髓炎表现为亚急性的行为性障碍(忧虑、易激、抑郁)和渐进性记忆丧失,但无失语、失用等皮质损害的特征。可出现肌阵挛、癫痫发作、脑干症、感觉性共济失调和脊髓的障碍。大脑,特别是在颞叶,可显示有慢性炎细胞的少量浸润。脑脊液细胞计数和蛋白有轻度增高。

2.慢性器质性精神病多呈缓慢进行,表现为智力减退、记忆障碍、抑郁或欣快,偶尔呈Korsakov综合征表现。亦可有痉挛发作、瘫痪、失语和不自主运动等。

3.亚急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可出现步态性的共济失调,可为双侧肢体,并引起构音障碍,可有眼震、复视、呕吐和锥体束征。

4.坏死性脊髓病表现为亚急性双下肢轻瘫,可有肌阵挛和脊肌萎缩,伴有肌束震颤。临床上可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肌萎缩侧索硬化、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变或横贯性脊髓炎的症状。病情进展较快,重则可导致死亡。

5.周围神经病可发生各类周围神经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发生:

(1)远端广泛性感觉神经病。多呈亚急性或潜在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开始的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或异样感觉。逐渐进行,并向近端发展,呈手套或短袜子式浅、深感觉障碍。常伴有亚急性小及皮质变性。脑脊液正常或有蛋白升高。

(2)类似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感觉运动性神经病,但脑脊液中有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肺癌患者,起病多较急,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及腱反射减弱。

(3)嵌压性神经病,这由于恶病质使肢体压迫所致。

(4)营养性神经病。

6.癌性肌病

(1)癌性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2)重症肌无力:多见于胸腺瘤或胸腺癌者。症状与重症肌无力相同。

(3)其他肌病:肢体近端肌无力、萎缩,但病理检查无炎细胞浸润,与多发性肌炎有别。

(4)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其症状与一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同,唯发病较缓,肿痛得到有效治疗时症状消失,而肿瘤复发时可重现。

在临床上有时将癌性周围神经病误为癌性肌病,其实两者还是较容易鉴别的,因为癌性周围神经病同时有明显的感觉异常,既有感觉症状又有运动症状。在其他情况下,甚至有人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一是把肺癌误为肺结核,继之把多发性神经损害中出现颈部强直及脑脊液中细胞数高,蛋白高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这主要原因是为一些假象所掩盖。

7.斜视眼阵挛-肌阵挛性共济失调这是一种亚急性发作的综合征,患者在各凝视方向有不规则的、快速的眼震,有共济失调和肌阵挛性抽搐。这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少见的神经母细胞瘤并发症,在成年的癌症患者引起这种并发症极为罕见。

【治疗精要】

主要治疗重点是原发病灶,包括肿瘤的手术切除、放射线照射或抗癌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

三、继发性非转移性并发症

【诊断精要】

1.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癌通过对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1)高钙血症。

(2)不适当ADH分泌和低钠血症。

(3)因肾上腺转移性肿瘤致肾上腺功能衰竭。

(4)Cushing综合征,由于ACTH异常分泌。

(5)低血糖。

(6)淀粉样变性。

(7)高黏滞综合征。

(8)类癌综合征。

(9)肾衰竭。

2.机会菌感染这些机会菌感染是淋巴瘤引起的特殊并发症,以及为淋巴瘤和其他癌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3.营养性缺乏特别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这可发生在有厌食、呕吐、腹泻、胃肠切除术和吞咽困难的患者。

4.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可由于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抗凝剂使用、肝功能衰竭伴随凝血因子减少及出血性继发性沉积所致。

5.消耗性(非感染性或非细菌栓子性)心内膜炎在癌症患者的心瓣膜上有时可发现非感染性增生物,在二尖瓣尤为突出。脑栓死较罕见,但可引起脑梗死和短暂性缺血发作。通常患者有播散性癌转移所致的恶病质,一般在患者生前很少能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1.癌性末梢神经病变与各种原因所致的末梢神经炎及抗癌药物所致的末梢神经病变相鉴别;

2.肌病应与重症肌无力、非癌性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相鉴别;

3.脊髓病变应与运动神经元疾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鉴别;

4.与其他脑病相鉴别。

【治疗精要】

对继发性病变的治疗重点仍是原发病灶,肿瘤行手术切除、放射线照射或抗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83-887.

[2]蒋雨平.临床神经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