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对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对照

陈维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邮编3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别选择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以及传统换药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105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观察对象;观察组55例以及对照组50例深度烧伤患者研究中的分组依据为采取不同的深度烧伤治疗方法;观察组深度烧伤患者于临床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于临床采用传统换药技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患者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费用等以突出VSD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临床治疗至植皮治疗时间、患者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植皮成活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P<0.05)。结论:对于深度烧伤患者,临床选择VSD技术进行治疗,针对烧伤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可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可以将患者的植皮时间有效缩短,可以将烧伤患者的痛苦感有效缓解,同传统换药比较表现出较多的治疗优势。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传统换药技术;深度烧伤

患者出现了深度烧伤的情况后,往往对自身的神经肌腱以及深部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对自身骨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较易表现出感染的现象,因为患者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缺损面积,从而在实施临床修复治疗的过程中,无法有效采用皮瓣加以完成【1】。为了探讨分别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以及传统换药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55例观察组深度烧伤患者加以治疗后,同采用传统换药技术的50例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植皮成功率等方面获得显著提高,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105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观察对象;观察组55例以及对照组50例深度烧伤患者研究中的分组依据为采取不同的深度烧伤治疗方法;观察组(55例):男31例,女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95±10.35)岁;患者的损伤位置为:上肢损伤的患者22例,躯干损伤的患者7例,下肢损伤的患者26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89±10.29)岁;患者的损伤位置为:上肢损伤的患者20例,躯干损伤的患者5例,下肢损伤的患者25例;观察两组深度烧伤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方法

观察组深度烧伤患者于临床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首先于手术室对所有深度烧伤患者实施临床麻醉,完成后,将患者创面异物、创面异常分泌物以及创面发生坏死失活组织进行有效清除,确保患者的软组织以及骨组织拥有良好的血供,利用酒精以及盐水对患者创面周围表现正常的皮肤实施消毒【2】。观察患者创面出血症状有效停止之后,对患者创面的形状以及创面大小进行观察,之后完成医用泡沫材料的制作(含有多个侧孔引流管),当患者的皮肤缺损表现较为严重后,对患者实施多块连接。之后利用医用泡沫材料对患者的创面进行遮盖,确保未出现无效腔。之后利用丝线,于患者缺损位置周围正常皮肤边缘位置对VSD医用泡沫材料进行缝合。对患者完成覆盖之后,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调节负压力保持在50千帕-60千帕。观察能够正常引流后,在7天与10天之间,将医用VSD敷料有效拆除【3】。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于临床采用传统换药技术进行治疗;将深度烧伤患者的分泌物以及发生坏死的组织进行有效去除,当患者表现出新鲜的肉芽组织之后,临床在对患者实施植皮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深度烧伤患者对比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疼痛评分实施t检验(以表示),植皮成活率实施X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疼痛评分等对比

在临床治疗至植皮治疗时间以及患者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P<0.05),见表1。

注:同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对于深部烧伤患者,因为表现出较深的创面组织损伤,患者较易表现出感染的情况,此类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针对患者选择VSD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以及出现污染的现象。此外其可以将患者的创面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将患者的创面血供有效增加,针对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可以将患者的血管通透性有效降低,可以将患者创面周围水肿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可以将患者感染创面炎症反应有效增强,针对创面的愈合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观察本次深度烧伤治疗效果发现,在临床治疗至植皮治疗时间、患者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植皮成活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P<0.05)。从而证明采用VSD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综合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换药技术极为显著,凸显VSD技术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深度烧伤患者,临床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最终在改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提高植皮成活率等方面获得疗效尤为显著,最终显著提高深度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永强,李娟,冯建科等.负压封闭引流对老年肢体深度烧伤植皮区皮片生长愈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7(5):1389-1390.

[2]刘辉霞,申美平.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修复老年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22-1523.

[3]王志勇,施耘,阮建春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7):85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