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张美宏

肇庆市高要区公路管养中心526100

摘要:现今,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我们要通过较小的公路地质灾害规模、所涉及的地层深度较浅等一些特点,根据灾害的类型,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有利于对公路地质灾害进行防治。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技术建议

对于公路的安全保障,要设计的有很多方面,主要一点就是:通过对公路地置灾害的防治来获得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为了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害,也能够降低交通安全的发生率,我们就要对公路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尽力做好。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这些年来,由于地质灾害(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滑坡等)所导致的公路损坏路段的长度超过了400KM,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多达几十亿元。

一、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的缺陷

当前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通常有以下缺陷存在:

1、当在公路沿线发生崩塌,路堑边坡都是不稳定的,并且没有设置山坡挡土墙或者是设置的方式不合适:

2、崩塌灾害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以削坡为主的这种防治方式,要通过与锚固和支顶等措施相结合,对崩塌体共同防治,并且要与具体的工程条件结合来进行施工;

3、对于汇水面积与降雨强度比较大的边坡上方没有设置截水沟,植被防护也没有;

4、对于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或者是发生过泥石流的地段,没有采取导流、拦挡等一系列措施;

5、治理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应该遵循“及时、快速、准确”的方针,在线路必须要经过地质不良地段时,事先把防治工程做好,从而使边坡的稳定性可以提高。

二、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有许多类型,其中主要包括的有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公路坍陷。下面我们就针对这四种病害的治理措施进一步的探讨。

1、崩塌灾害防治措施

(1)削坡

在比较稳定的岩体斜坡上,把危险斜坡岩体通过一定的坡度设计,对其爆破开挖,其目的是使斜坡体的重量能够减小,也是为了对表面较松散的岩体进行清除,使新鲜岩体表面可以露出,斜坡的坡度能够到达理想的稳定坡度。但是削坡不适合在开挖影响较大、岩体破碎强烈的岩体上进行。

(2)喷射混凝土

这个方法技术相对成熟,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具有施工速度快的特点,适应地形的能力

强,也相对经济。这个方法的自身可以通过添加纤维来对强度和韧性提高,并经常和锚杆、钢丝格栅或钢筋网进行结合使用,从力学角度上,人们一般把它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它除了有非常高的承载能力之外,基于水在边坡地质灾害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诱发因素,喷射混凝土对坡面起到的封闭作用,就能够对地表水下渗起到很好的隔绝作用,从而使边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但由于喷射混凝土对自然和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毁灭坡面既有的植被与其生长发育条件。

2、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好防治方法在处理中的效果事半功倍。在选择方法上,与滑坡的规模、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等具体的工程条件是紧密相联的,第一,措施的针对性要明显。不同的防治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用,其中有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与改变滑带土的性质两种。

(1)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

做好抗滑工程,比如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抗滑墩、抗滑片石垛、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固抗滑桩、钢架抗滑桩等等。这些年抗滑桩在公路滑坡的治理过程中广泛的被使用,大多是人工挖孔灌注桩,通常在滑坡上布设两至三排,对浅层处于蠕动挤压阶段的滑坡比较适用。

当滑床是完整的岩层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上挡下护的办法,基础埋入完整岩层里要大于0.5m,如果滑床是不易设置基础的破碎岩层时,我们可以把基础置于坡脚稳定地层内,基础埋深要大于2m,并防治在有可能向下发展的滑面下。

3、泥石流防治措施

按照系统处理和经验处理泥石流的方式,在前期通常是以泄流和疏通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坏情况发生的同时还能够在泥石流不严重的情况下使预期效果达到,但有些时候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能达到要求的,甚至会使情况更加严重。在形成泥石流之前就去找寻形成的原因,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和解决泥石流问题发生。在问题的处理上,非常大的程度都是靠经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项目经费支出或者是其它经费支出,但有关部门还是要坚定责任。一些治理的较为成功的泥石流沟,一般都是工程措施结合于生物措施,对泥石流流域进行改善。

目前一般采用以下措施来做好防护治理。

(1)引水措施

当泥石流沟谷上游或支沟汇水区的汇水可以通过引水渠道和截流坝引出主沟。进入其他位置流入主河时,可以把沟谷上游或者是支沟的水流引走,使主沟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数量得以减少,从而使泥石流的规模消减,对泥石流起到控制作用。这种方法对于地势高差小、地形开阔易于向主河疏导的泥石流沟较为适用。

(2)排导措施

排导工作是让泥石流能够顺畅的通过公路,进入预定地点和主河,并且不给公路带来危害一种措施。通常采取的排导措施主要有两种类型:明洞渡槽和急流槽。

(3)林业措施

泥石流生物防治措施的主体部分就是林业措施,同时也是山区建设发展基础,林业措施可以说是山区建设过程中的生命线。通常不同泥石流沟谷流域地貌单元在泥石流形成中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按照生态条件的不同配置的林种治理效果比较好。泥石流沟谷流域的集流区(包括有分水岭区和沟源区),是泥石流动力条件的水源地。泥石流形成区在汇集径流的过程中,同时还是松散固体物质产生地,此区段的林种除了要涵养水源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阻止土壤侵蚀,使谷坡能够稳定,并且防止坡面上水土流失。护坡林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与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可种植柿子树、紫穗槐山杏、枣树、毛白杨,草本可种葛藤、沙打旺、等等。

(4)管理措施

有很多管理措施,生物措施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对于社会经济管理,这项措施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性。为了使这项措施能够保证正常实施,同时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当地政府大力对其支持。想要取得成果,光做这些还不够,生物措施直接影响着生活中的食品、能源等一系列问题,人们的生活也受其影响。要建立一定的法规和纪律。防治公路塌陷,主要是治理公路下伏采空区,就要对公路沿线矿区及采空区的特征、其施工条件及公路不同地段构筑物的特点等进行优先考虑,使治理方法合理。就目前来说,治理方法具体如下。

1、开挖回填法

为了防止发生雨水下渗以及再次塌陷等情况,在挖开之后又进行重填的地方要使用重锤夯击地基。回填方法有非常多的优势,例如对于深度开采较浅、规模较小的项目比较适用。

三、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建议

1、整体性与可靠性相统一

使用的防护材料要有易得性,对产品结构来说,实现“局部受载,整体作用”的目标,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追求美观与环保的效果

比较于传统的防护措施来说,新的防护技术要在“环保性”以及“人性化”的方面考虑得更多,这就使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边坡可以实现植被的自然生长发育,对既有的地貌可以良好的进行保护。

3、施工速度快且干扰小

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大多都是山区高陡边坡上的野外空中作业,通常来说这种环境都十分恶劣。防护措施要有良好的地形适应性,比如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大量的开挖

和清坡彻底,这样施工时间就可以被大大节省。在施工治理中,公路要确保畅通,使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结语:

地质灾害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灾害,其伤害毁灭非常强,几乎不留给人喘息的机会,带给人民深重苦难,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这些年我国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所以,在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避免酿成悲剧。

参考文献:

[1]王国清.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及防护措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周德培,张俊云.植被护坡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