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状论质”鉴别水蛭类药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辨状论质”鉴别水蛭类药材

魏玲

(阜阳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安徽阜阳236025)

【摘要】通过对水蛭类药材的市场调查及文献查阅,阐明“辨状论质”对于水蛭的真伪及品质鉴别的意义,为水蛭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水蛭的“辨状论质”主要依据性状特征,即水蛭的大小、质地、腹部及背部颜色和气味等。水蛭的“辨状论质”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蛭;辨状论质;性状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219-02

水蛭为传统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水蛭来源于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onipponia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eWhitman的干燥全体。水蛭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等[1]。近年来,由于水蛭在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等的治疗作用较好[2-3],其临床应用量大增。同时水蛭作为脉血康胶囊、芪蛭胶囊、蛭丹络活胶囊、蛭龙血通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原料的大量使用从而导致市场水蛭价格升高。目前除《中国药典》记载的三种水蛭外,市场上还有其它品种也做水蛭销售,给市场造成一定的混乱。水蛭历代炮制加工方法较多,现今市场上水蛭炮制多为白矾炮制,炮制不当对水蛭的临床应用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传统的经验鉴别法是中药行业长期以来对中药真伪优劣鉴别实践经验的总结。经验鉴别主要根据药材的外观性状(形、色、气、味)直接鉴别。简言之,即根据药材的外观形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来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从而阐明其本质,这就是“辨状论质”的含义。“辨状论质”作为判断中药材质量优劣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划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基本依据,也是市场上“看货评价,分档议价”的依据。[4]在医院药材鉴定中具有重要依据,医院中药材验收工作是把控药材质量的重要一环,是保证医院中药质量的把门。水蛭的“辨状论质”如何?本文通过对市场上及文献记载水蛭的品质进行梳理,探明水蛭的“辨状论质”以及与其他品种的区别,为临床应用及药材鉴定提供依据。

1.水蛭的品种及性状

通过查阅书籍[5-7]以及市场调查发现水蛭品种较多,除《中国药典》规定的来源于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onipponia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eWhitman三种动物作为水蛭药用外,市场上还用尖细金线蛭菲牛蛭、湖北牛蛭等也作为水蛭药用,现分别将其来源、性状及产地详细介绍如下。

表中药水蛭品种、基原、性状及产地[5-7]

从水蛭类药材的鉴别特点可见,水蛭药材的“辨状论质”鉴别主要依据其性状,即水蛭的大小、长短、腹部及背部颜色和气味等为主。其中正品水蛭的背部颜色为黑褐色或褐色,断面有一定韧性,且断面颜色为胶质状,有一定的腥臭味,手摸质有一定弹性。

2.水蛭的炮制

水蛭药用历来讲究炮制,古代水蛭药用有清炒品、炒黄、米制、油制等炮制方法,而现今市场上很少见米炒和油制[8]。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水蛭炮制为滑石粉烫,滑石粉烫后的水蛭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扁圆柱形,略鼓起,表面棕黄色至黑褐色,附有少量白色滑石粉。断面松泡,灰白色至焦黄色。气微腥[1]。

而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水蛭药材商品主要有清水货和晒干货,清水货主要是将水蛭直接吊干。市场调查发现,水蛭炮制有用加明矾淹渍的以增加重量的现象,矾水蛭折断时干脆,口尝之则先涩后麻而有麻舌感。以及用盐墨水炮制的,即将水蛭用食盐淹渍后再用墨水染黑,这种掺伪的虽然极少,但对水蛭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3.“辨状论质”鉴别水蛭的意义

近年来,围绕“辨状论质”观对中药鉴别的研究较多,如“辨状论质”对中药青天葵的鉴别[9]、栀子颜色、性状与其品质相关性[10]、黄连的颜色与品质相关性[11]、苦杏仁走油前后的化学变化、白芍的辨状论等。通过中药材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的关联性鉴别有利的帮助我们对中药材品质的理解。同时更好的阐明了“辨状论质”的重要性。

医院中药房是中药饮片主要去处之一,由于地区中医院的条件限制,使得传统的经验鉴别在中药饮片验收过程中更显得重要,开展“辨状论质”在中医院更显的重要。

随着水蛭临床应用的增加,中药水蛭资源紧张,导致其它品种冒充水蛭或地区用药,这就导致水蛭的质量参差不齐,除《中国药典》规定的品种外,还有一些地方品种也做为水蛭药用,而由于缺乏良好的鉴别方法,使得水蛭市场品种繁杂,本文通过对水蛭的“辨状论质”讨论,为水蛭的临床鉴别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2.

[2]汪蜜,刘义梅,陈科力.水蛭抗凝血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3,9(03):56-58.

[3]杨洪雁,杜智恒,白秀娟.水蛭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N].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03):128-133.

[4]谢宗万.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J].时珍国药研究,1994,(03):19-2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第九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

[6]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蛭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张卫,张瑞贤,李健,等.中药水蛭品种考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06):914-918.

[8]刘斌.水蛭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1994,5(03):23-24.

[9]陈文良,覃军,朱伟.“辨状论质”鉴别青天葵药材[J].中医药导报,2016,22(22):52-53.

[10]肖日传,苗琦,罗光明,等.栀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04):663-668.

[11]吉光见稚代,瞿显友,罗维早,等.基于色度对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Ⅰ).黄连粉末色度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J].中药材,2014,37(05):78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