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初中美术课的赏心悦目的功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开发初中美术课的赏心悦目的功效

张静

辽宁省朝阳县二十家子实验中学122000

本文笔者从开发初中美术教材的课程资源入手,浅谈开发初中美术课的赏心悦目的功效,探讨如何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运用,以慰藉学生的心灵。

一、善于开发美术教材的课程资源,可以预防、调控和治疗心理问题

在教学中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由于一些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到位,导致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不得不在课堂上给他们不断订正,可是订正了一次又一次,仍然没做对。整个场面非常令人焦躁,以至于下一节课都开始了,学生还处在一片烦躁之中。也有另一种情况:由于作业布置得较多,学生整个下课的课间都在认真完成作业,到了下一课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头脑和身体都没有得到课间十分钟的滋润,充满活力的身体只想有一番运动,这样的情况显然也上不好课。这样的心理状态得不到缓解,还会令师生矛盾激化,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的状态。

如果此时正好是美术教师走入课堂,对于这几种情况,将美术教学的资源进行重组,依托美术课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临时改变教学方式,那无疑是给繁重的课业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起到一定的疏导缓解作用。

如果学生都处在焦躁的状态,美术教师可以用舒缓明快的轻音乐,带动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先享受一套“心理瑜伽”。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美术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前面作品欣赏的环节,欣赏生动、幽默、风趣的小故事,让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一次“按摩”,能够平静放松地进入接下来的美术技能学习环节。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过于专注凝神的状态,美术课可以多组织一些讨论内容:通过神奇有趣的探索,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释放,再运用一些小组讨论,肯定会让学生面带笑容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刚才的压抑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化解,同时也增强了美术学科的凝聚力,使学生的创造性艺术的发展更加有效。

二、善于开发美术评价的课程资源,可以促使学生内心及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谐调

1.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有益于学生的心理成长。

“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也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体现。美术课程资源中,如:中国传统写意画、工笔画、敦煌壁画以及民间的剪纸、蜡染、扎染等艺术手法;西方传统写实的坦培拉画法、注重立体空间塑造的经典油画,印象派、野兽派、未来派等不同的构成主义,都是中外艺术家创造的智慧结晶,它们在不同时期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灵陶冶。教师要懂得把评价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而不是让他们被动接受。在欣赏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出一个能够去体会并参与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交流空间,我们不仅要“多讲”,更要“多放手”,不仅要表扬善于感受艺术之美的学生,还要鼓励课前努力搜集资料、与人交流愉快的学生。允许各种不同的奇思妙想说出来,让课堂充满了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场面。这样的交流平台不仅适合学生迸发灵感,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够得到承认,而每个人都能从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作品中寻找到自我,从尊重他们个性的美术评价中去感悟到他们自己的力量。

2.对学生学习本身进行正面评价,同样有益于他们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如果儿童知道并感受到教师和集体是看到他的个人优点并加以赞许的话,那么,他就会努力做得更好。”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张白纸的话,那么请不要只盯着白纸上的黑点而忽略了旁边更大的白纸。每个学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我们抓住其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并以此为突破口,就能使他们对自己做出新的认识评价,就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语言流露出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让他们知道教师在深切地期待着他的成功,让他们把教师的期待化作巨大的动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发运用美术课程资源的创作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美术教学中,想象是学生头脑中最有利的“体操”,释放的不仅是头脑,也包含着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的成长。

作为一个关注教育的教师,无数次看到对当代教育所谓“标准答案”的抨击,且不论话语的对错,语文、数学、英文的确都在走着“标准化”的路线。我们都知道,人的生理和心理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才是健康和正常的。当个体内在情绪被压抑,或内在冲动处于强弩状态时,人就会有一泄为快的需求,以保护身心健康。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

美术课程自由多变的特点,无疑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情绪的宣泄出口,牢牢把握住这个特点,可以让学生头脑得到释放。初中学生“标新立异”、“违反常规”,本来就是他们最可贵的亮点,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这也能给他们带来一种欢愉和兴奋,使他们疲惫的逻辑思维得到一种舒张,从而使美术课程资源的心灵慰藉的功能得以发挥。这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从心理学角度的另一种发展,对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增进心理健康、完善个性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