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中西医结合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对比

周怡伶

湘潭县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中西医结合方案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92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均分为两组,西药组采用标准三联用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中药,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8.3%,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口干口苦、头痛恶心、腹痛便秘以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中药配合西药标准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Hp根除率和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标准三联疗法;化浊解毒中药;疗效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炎症感染、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学特征表现,Hp感染、自身免疫、饮食、胆汁反流以及环境等因素均有可能诱发此病,其中以Hp感染最为常见[1]。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估中西医结合方案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92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入组对象病情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关于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就诊前2周无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H2受体拮抗剂应用史,未开展Hp根除治疗。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严重者。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31~62岁,平均(46.2±5.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2.2±0.3)年;其中28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按照床位单双号将其均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理类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西药组采用标准三联药物疗法,10mg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g阿莫西林分散片+0.5g克拉霉素分散片,温水送服,2次/d,同时给予枸缘酸铋钾颗粒治疗,220mg/次,2次/d。联合组在西药组标准三联用药基础上加用化痰解毒中药,方用黄芩15g,陈皮、蒲公英、佩兰、白花蛇舌草、藿香、半边莲各9g,黄连与茯苓各12g,加水文火熬煎,取汁300ml,自然降温后直接服用,每天2次,早晚饭后服用,1剂/d。两组疗程均为2周,停药后4周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2]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治愈:患者症候积分减少不低于96%;(2)显效:患者症候积分减少不低于70%;(3)进步:患者症候积分减少不低于30%;(4)无效:患者症候积分减少低于3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进步例数)/本组样本量×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检验分别为t、χ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3讨论

研究表明,Hp感染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一大病因,也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属于I类致癌因子[3]。绝大多数Hp现症感染者有慢性胃炎表现,根除Hp有利于改善部分消化不良表现,缓解慢性炎症反应,遏制胃黏膜持续萎缩和肠化。PPI联合两种抗生素是临床根除Hp的标准三联药物疗法,但是抗生素耐药性愈来愈严重,难以有效根除Hp。四联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p根除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疗效不稳定,患者依从性不佳。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体系中并无对应名称,但可纳入胃脘痛、嘈杂、痞满和吐酸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畅、外邪侵入、内伤劳倦或者饮食不节等等,但积湿成浊、浊毒内蕴是共同表现,因此治宜化痰解毒。本次研究在标准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化痰消毒类中药材治疗Hp相关性胃炎,其中黄芩、黄连可泻火解毒,化解中教师桌,是为君药;半边莲、蒲公英以及白花蛇舌草可化浊解毒,兼有清热利湿之功,是为臣药;以茯苓、陈皮、藿香、佩兰等佐使之,可奏化浊解毒、和胃健脾之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口干口苦、头痛恶心、腹痛便秘以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说明化浊解毒中药配合西药标准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化浊解毒中药配合西药标准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Hp根除率和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袁保,翟金海,杨静等.袁士良从脾虚湿热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6,48(11):20-21,24.

[2]高建荣.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30例[J].光明中医,2017,32(1):53-54.

[3]刘静生,赵庆华,史海立等.胃平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J].中医研究,2013,26(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