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B超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阑尾炎的B超诊断分析

张新卿1张伟平2

张新卿1张伟平2

(1浙江省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322121;2浙江省东阳市千祥中心卫生院322124)

【摘要】目的急性阑尾炎的B超诊断图像特征及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12例可疑阑尾炎患者进行右下腹及全腹扫描。结果急性阑尾炎的B超诊断符合率为82%。结论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为临床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直接,快捷的一种诊断方法。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066-01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阑尾腔阻塞是常见的病因,加上细菌入侵导致阑尾发炎。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发炎的兰尾,评估发炎的程度,确定有无脓肿或腹腔积液,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于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回顾分析了212例经病理证实的阑尾炎声像,现报告如下:回顾我院从2009年01月至2011年12月97例住院患者中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的声像图改变的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有待提高对非典型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1资料与方法

194例患者均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非转移性右下腹痛,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及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其中男性128例,女性66例,年龄为10岁~68岁,病程2h~48h,采用魅力5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7.5MHz,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探头在右下腹压痛点行纵横及斜切等多方位及全腹的检查,观察阑尾的形态、回声、管腔连续性、肿块情况及肠壁间及盆腔有无积液,局部肠管有无扩张,肠蠕动是否亢进等,同时,注意探头区是否有压痛及反跳痛,对于肥胖和肠气较多患者利用充盈的膀胱作为透声窗进行检查。

2结果

在194例患者中,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者为160例,总诊断符合率82.4%,根据病程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2例,超声诊断38例,诊断符合率73.0%。急性化脓穿孔坏疽性阑尾炎90例,超声诊断80例,诊断符合率88.9%,阑尾周围脓肿40例,超声诊断全部符合,诊断符合率100%。194例患者中可见伴有阑尾粪石的有74例,占38.1%,伴阑尾周围及肠壁间少量积液者54例,占27.8%,局部肠管扩张者为38例,占19.5%,伴有气体呈多重气体反射的为42例,占21.6%。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声像改变。

2.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阑尾炎早期由于阑尾充血肿胀较轻,其正常结构改变可不明显。声像图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透声区或长条形管状结构,直径在0.7cm~1.0cm,但多半小于或等于1.4cm,管壁厚大于或等于0.3cm,管壁层次结构模糊,回声不均匀。

2.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化脓后肿胀增粗,阑尾腔内积脓液,声像图表现在阑尾区可出现长管状低回声区,周边不规则,管壁明显增厚,常大于0.3cm,阑尾腔内有时见稀疏光点,有的还可见阑尾粪石的强光团伴声影。

2.3坏疽性阑尾炎由于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而使阑尾腔内积脓增多,致使阑尾坏死穿孔,超声表现为阑尾正常结构消失,阑尾区出现周边不规整的不均质的低回声区,它不随呼吸移动,如出现阑尾穿孔时,阑尾壁连续性中断,阑尾腔内见气体强回声,液性暗区增多。

2.4阑尾周围脓肿由于阑尾化脓后脓汁外渗,而被大网膜及邻近器官包裹形成团块不移动,不随呼吸活动。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回声极不均匀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团块,内部显示杂乱的强回声和不规则形无回声暗区,部分见粪石强回声,伴声影。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是10~20岁期间阑尾腔的开放以及阑尾黏膜下淋巴组织在这一年龄段也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这个年龄段成了阑尾炎的高发群体,但由于低龄儿童的生理和表达能力的缺陷,对于低年龄儿童的发病仍不容忽视。小儿阑尾浆肌层薄,大网膜较短难形成保护,易造成阑尾穿孔,脓液就会被包裹或者流向盆腔,另外,小儿阑尾壁上有极丰富的淋巴滤泡和淋巴网,早期阑尾壁充血渗出如果较严重就会造成阑尾增粗明显,这些都为B超精确诊断小儿阑尾炎提供了保障[1]正常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似蚯蚓状,阑尾正常长度约为5—10CM,直径约为0.5—0.7CM,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交汇点,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称麦氏点[2]急性阑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以青壮年多见,由于阑尾腔阻塞和细菌侵入致阑尾水肿充血,化脓坏疽及穿孔,使体积较正常稍增大到明显增大,而形成一近实性盲管样组织[3],它为超声诊断的基础。结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腹部包块,血象增高,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声像图改变,有部分病理改变轻微的,超声显示困难,而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0.7cm,管壁厚大于或等于0.3cm,形似“蚯蚓”或“小手指”状低回声区,横切面呈“靶环”征及“同心圆”征,中心为无回声暗区,周围绕一层强回声黏膜环,再外层为一低回声。值得注意的是:对过于肥胖患者及阑尾前方有肠道气体干扰,早期单纯性阑尾炎,炎症改变小均可造成显示困难,易造成漏诊与误诊[4]。文中5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90例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误诊1例,漏诊5例,其表现为局限性肠管扩张3例,见少量游离液性暗区2例,1例表现为气体多重反射声像。当表现典型征象时,诊断符合率高,而表现为非典型征象或间接征象时,诊断符合率低,其主要是我们对急性阑尾炎的非典型声像或间接征象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而致的,所以,当我们未发现右下腹有异常低回声区时,而发现局部肠管扩张,游离性液性暗区,气体的多重反射等等,或未发现以上现象时,但有右下腹痛及反跳痛,在排除了泌尿系结石,胃十二指肠道疾患及妇科疾病等应结合病史,血常规检查怀疑阑尾炎可能,对于体型较胖者和肠气较多者,超声诊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的探讨[5]。

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高,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直观的检查方法。①B超检查简单、无创伤、重复性好,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适用于所有疑似阑尾炎患者,但是有时候也可能由于发炎的阑尾刺激周围肠管使其扩张、积气,掩盖了阑尾或者由于病变程度较轻,观察不到阑尾病变而致漏诊;②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较高,它可以直接观察到病变阑尾炎的形态、大小、有无粪石,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急性阑尾炎的病理性质及病变程度,并对有无盆腔积液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阑尾炎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③B超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能够实时、准确地提示阑尾炎的严重程度、有无穿孔、周围渗出及脓肿形成等;④虽然对早期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低,但经过全腹的B超检查,再结合实验室血像改变,能够给阑尾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龚国贤.阑尾炎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1):56.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0.

[3]李绪玲隶志明阎桂芹高频加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杂志2004,5;388.

[4]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52.

[5]沈严严,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3,1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