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研究刘慧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研究刘慧敏

刘慧敏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阐述批判性思维能力概念,并提出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式,旨在有效培养护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护理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

现代护理观念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在临床实践中,依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可以独立准确判断问题所在,可以及时实施相应解决措施。成功解决护理实践中的突发情况是护理人员最基本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维,因此,护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批判性思维概念

一个人在对事物和现象判断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分析自己或者他人的想法,权衡其中利弊关系,最后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定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有目的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所有情况出现的可能,并作出理性判断【1】。护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现为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准确判断病人问题所在,通过理性的推理,及时实施解决措施。

2、现阶段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式

2.1鼓励护理学生质疑问难,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

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护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这样不仅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同时提升了创新能力。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想下学生有可能提到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即使学生不太理解问题,也要鼓励学生开口回答【2】。护理学生自身应积极查询资料拓宽知识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寻求解决之策,并随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例如:在学习胃部切除术护理过程中,有的同学问:酒精中毒患者是否可以用温水洗胃呢?若不能,那需要用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吗?对于学生都不理解的问题,护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当堂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护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提出都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些学生在疑问探究中迷失方向,教师应及时将这些学生引导回正确方向,帮助他们寻找到正确答案。

2.2教学方式转换为自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

传统护理教学是以教师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的听,教师缺少积极探索的热情,学生也习惯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这种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教学提出的要求。传统被动式教学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是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3】。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学要求,护理注重的是解决方案的实效性,护理措施的合理化。护理学生在学习初期,一般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护理个案,护理计划因此被搁置。这时,护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并确定阶段性目标,帮助并鼓励学生逐步实现所有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推理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案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构建自身思维体系,例如:教师可以主动帮助学生收集护理教学发展中常见问题资料并提出对应的措施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主动发现护理问题并深入思考,病人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哪些?针对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我能做什么呢?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刺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3在实践中检验批判性思维

经过不断的分析以及研究之后,学生初步具备了批判性思维意识,这时就必须经过实践教学,进行思维意识的淬炼,最终实现实践检验真知的目的。在深入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挑战和批判专家以及教师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例如,护理教学中的“无痛注射技术”知识,学生可针对此技术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问题,进而理性推理论证。学生认为无痛注射技术这一名称有些夸大了效果,应该只是缓解疼痛而已,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实践验证:首先,学生对自身进行反复注射实验,从而体验注射时的痛苦;最后,学生进行临床调查,进而发现被调查的患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临床知识,将批判性思维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升自身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不断促进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2.4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医疗活动为题设计相关小品,并真实反映护理现象,之后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明确医疗人员的职责,了解医院的医德,促进护理教学的发展【4】,进而有效培养护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5教师融入教学,建立良好学习氛围

现代护理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形成系统、理性的认知体系,以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要将自身融到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分析和探索问题,从而引导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5】。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学习中,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6护理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个性差异,实行相应的教学评价改革,进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护理专业更注重临床操作能力,因此,其教学评价应是灵活的,这样不仅培育了护理专业人才,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加强批判性思维在护理教学中的渗透,提升批判性思维在护理专业知识上的应用,更好的面对临床复杂的护理问题,满足现代临床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樱.移动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15(33):190-190.

[2]宋艳丽,田明明,王红明,等.护理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比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28,33.

[3]曾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

[4]韩萍.护士批判性思维特质及其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5]毛秋婷,曾铁英,赵梅珍,等.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6,27(2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