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控制相关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传染病控制相关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

王梦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5036

【摘要】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等有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传染病控制的相关问题及控制措施,以缩小传染病的辐射范围,减少传染病对人们的危害。

【关键词】传染病;控制措施

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等[1]。现针对传染病控制的相关问题及控制措施做如下分析。

1管理传染源

1.1对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实施管理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做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1.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

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2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肠道传染病做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做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3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地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个月即失去作用。

4个人防护措施

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到指定医疗部门就诊和治疗,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在就诊和治疗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传染他人,避免污染水源、食物或公共设施。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当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医学观察,便于及时发现病情,避免传染病的再传播而导致疫情的扩散。易感人群应当及时地接受传染病的健康教育知识,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应避免到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地方,采取佩戴口罩等措施。消化道传染病发生时,必须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食物,尽量避免外出就餐,厨房用具要做到生熟食分开,食物要煮熟,避免饮生水等。虫媒传染病发生时要尽量避免到疫区旅游,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穿长袖衣服,避免摄入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和水[2]。

5集体防护措施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实行群防群治,各部门团结协作,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时应当采取严格的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学校、车站、商业部门等公共场所应当通过各种宣传工具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相应的检测措施,发现有可疑患者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检测、治疗,做好密切接触人群的安排。

6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急处理工作应按照传染病应急预案的程序科学有序地进行,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发展。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和方案,对传染病疫情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6.1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6.2对患者和疑似患者应按照医疗救治方案在指定的专门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实行重症和普通患者分别管理,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做好传染病的报告。

7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的情绪疏导

在传染病疫情突发过程中,群众容易出现焦急、抑郁或者恐慌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普通群众对传染病,特别是当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不了解,对目前疫情流行的状况不了解,加之从非正规渠道获得的片面信息,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群众出现不良情绪。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要广泛地宣传传染病知识和及时地向群众公布传染病的疫情情况。由于传染病有其一定的传播规律,只要及时地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就可以迅速有效的控制疫情,因此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广泛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使群众及时地获得当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让其明白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告知群众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发动广大群众实行群防群治,使其主动参与到传染病的预防,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控制疫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群众公布疫情信息,公布已经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及当前所取得的成绩,使群众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

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其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应有专门的心理疏导人员进行情绪疏导,防止产生抑郁和恐慌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隔离观察,争取早日康复。

8小结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是保护人民健康,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的目的。传染病预防是我国卫生工作经常性的工作,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认真贯彻预防的方针[3]。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所具备的3个环节,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任丽萍.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6(46):137.

[2]李俊平,白杰.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建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9).

[3]张云昌.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法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