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顾金霞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

引言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需要结合教育需求进行教学创新,积极培养出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较高的人才。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面的,不仅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高超的实践水平,所以高校和教师需要平衡二者在教学规划中的分配,探索建设最系统的教学计划,提升我国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概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关于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操作实力的养成。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行业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才的输送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在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要具体化,包括设计生产、科技研发、应用设计、经销技术和运行管控等各个阶段,提升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能力。除此之外,社会需求的转变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过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践和工作的基石,也要注重辅助性技能地提升,比如交流能力和英

文水平;第二,专业学生要注重学习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有关的理论学习,比如,物理学、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营流程、经济发展、公司管控、机械设计、操作原理等很多学科;第三,学生要掌握开展工作时需要的测算、资料搜索、实验设计等实践技能,时刻关注行业内的最新理论动向。

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现状

2.1缺少实践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现代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与技术管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但从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因为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没有结合专业课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不能有效适应,无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比如,一些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将基础理论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的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最终也就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2.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保障教学效果,就要确保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与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为良好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但是,就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无法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无法完成学习目标。

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路径

3.1开展基础知识教学工作

实践课程的开展虽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实践课程要在理论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开展,起到的是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如果自身知识积累不到位,那么实践教学就很难开展,造成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两个过程,实践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给学生们输送理论知识,让学生们的记忆更加深刻。除此之外,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操作能力是学生将来就业的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开设,能够知晓知识积累中的漏洞,同学们有查缺补漏的学习机会。

3.2以“多元化、高适应度、开放性”为主导,丰富并打造校内共享、校企协同、国际联合的工程实践平台。

依托专业目前的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平台,校/院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推进校内实验平台资料的共享,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同共建新型实践基地,并推动国际联合实践平台建设,从校内共享、校企协同、国际联合三个维度,实现现有的实践基地的优化与提升,构建多元化的工程实践平台。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平台内涵,针对复杂环境下难以开展的实验项目,利用虚拟现实、物联网、数据库、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构建“虚实结合、互相补充”的高适应度的工程实践平台。同时,改善和优化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制度,根据实践项目需要,定期、定时以及定制化,构建全开放性,高灵活度的工程实践平台。

3.3注重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

通过开设发散性与创新性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全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应当弱化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只简单地引领学生开展实验,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学生首先了解该节课程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器材,而后自己独立思考设计自己的实验步骤和方法,选择可利用的实验材料,而后自己动手验证实验结果。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践课程之中,能够增加同学们对实验的积极性,保障课程参与度是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同时能够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发散性的实验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学生在设计实验和进行操作时都需要有丰厚的知识素养作支撑,所以教师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要帮助学生打造坚实的基础,不断强化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们发掘在实验过程中的乐趣,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4对课程设置与考核进行优化

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尽可能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真正了解自己是否具有胜任实际岗位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实践成效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有效提高学生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践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改革的主要角度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增加高新科技手段、优化现有的教学管控系统以及创设机械设计工作等,设计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更多符合行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给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张静婕,杜劲,郝甜妹.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高教学刊,2018(6):114-116+119.

[2]吴娜.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探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