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利用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性的研究

窦敏范天利

青岛大学医学院窦敏范天利

关键词: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耐药性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较大且流动范围较广,导致多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结核病则是多种流行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病发生的传染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对于患者和密切接触人群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着严重的威胁;因而如何对传染源进行及时的诊断,并对新病例的耐药性情况实施分析,就对于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则基于笔者工作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性的详细情况,目的在于为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如下整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之间收治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均处于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4±2.13)岁,共计100例对象中包括女性44例、其余56例为男性患者,本次研究前均已经对患者或家属说明了本次研究概况,入选者均表示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观察。

1.2方法

均对患者实施基因芯片检测,并分析利福平耐药性;即按照全国结核病细菌学检验标准化规程实施痰涂片、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所用的仪器包括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基因芯片、日本宝生物公司生产的Taq酶、美国BECKMANCOULTER低温高速离心机、美国Axon公司生产的Genepix4000B芯片扫描仪等。

实施检测时首先进行标本的处理,将痰标本1倍体积和7倍体积1mol/L的NaOH混合,此后在37摄氏度中液化2小时;选择1ml样本在每分钟13000r的离心力下离心处理10分钟,去其上清液并使用1mlddH2O溶解混合,而后在每分钟13000r的离心力下再次离心处理10分钟,将沉淀物质使用200ul的裂解液进行处理,后加入20mg的吸附剂,煮沸15分钟后取出,震荡约3分钟,并在每分钟13000r的离心力下再次离心处理5分钟,取出其上清液实施PCR反应[1]。对分离菌标本实施处理时,首先用1mlddH2O溶解混合,以每分钟13000r的离心力离心处理10分钟,去上清液后沉淀并使用100ulddH2O溶解,此后再用700ul1mol/LNaOH液化2小时,液化过程中温度为37摄氏度,在每分钟13000r的离心力下再次离心处理10分钟,去上清液并重复水洗,沉淀并使用200ul的裂解液实施处理,而后加入20mg的吸附剂,煮沸15分钟并震荡3分钟,离心处理5分钟后取上清液实施PCR反应[2]。PCR反应完成后将其产物沉淀,烘干后杂交处理并进行洗片和扫描,获得相关的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同时与传统的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其准确性。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n统计,并使用%进行统计。

2结果

本次入选的100例患者中有96例经过基因芯片检测确定其存在结核分支杆菌,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6.0%,其中9例被确诊为利福平耐药菌株,而药敏实验检测显示有10例为耐药菌株(10/100,10.0%),基因芯片检测的准确率为90.00%。

3讨论

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临床常用的药敏实验虽然具有检测准确性高的独特优势,但是其检测所需时间较长,临床实用性存在一定缺陷,因此现代医学主张使用其他方式替代对患者实施相关检测诊断,这对于实现早期诊断和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3]。

基因芯片检测是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下的一种产物,该检测方法的操作简单、快速高效、且具有高通量、大规模和高度自动化的应用优势,而是否能够将基因芯片检测的相关优势应用于结核病的检测和诊断中,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就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课题[4]。本次研究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支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性实施了分析,结果显示: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准确率为96.0%,检测利福平耐药菌株耐药性的准确率为90.00%。其中基因芯片主要是将大量的不同生物信息分子采用高度密度的方式进行排列,一般情况下每平方厘米的点阵密度可达到400,通过实验手段将其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扫描的方式,或者电荷偶联摄像机对其强度进行检测,进一步分析其结果,进而得到了量化数据;其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对成千乃上万个基因实施分析,对结核分支杆菌做出检验并分析得到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5]。

综上所述,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性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耐药菌株的确定提供依据,因此推广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将其应用于相关患者的检测中。

参考文献:

[1]熊敏,骆科文,周忠,等.基因芯片检测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研究[J].华夏医学,2016,29(2):48-51.

[2]李妍,张天华,鲜小萍,等.利用Xpert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0):1762-1765.

[3]吴玉姣,朱珊梅,徐军英,等.基因芯片与罗氏绝对浓度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的效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325-1327.

[4]汪领,胡正义,郭琪.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4):393-394.

[5]芮冬妹,朱珍,樊燕.基因芯片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敏感性检测中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7,28(22):3714-3716.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