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有效课堂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刘忠亭

刘忠亭山东省平度市大田镇青岛市南希望小学266751

传统教学的备课也是一种教学设计,但这种设计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决策往往是凭教师个人经验和意向而做出的。许多教师从重知识传授的理念出发,以教材和教学用书为研究重点,只要有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就进入规范的教学实践程式:教师用教材教学生。当面对着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数学》新教材,教师们的困惑和茫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需要克服教师教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教材和多种课程内容的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合作,猜想,验证,根据教材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新知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主人。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生实际为主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从而将数学知识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最佳结合。

一、教学设计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是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从而在学生身上引起的素质和行为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考虑:在教学之前,学生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

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的经验和发展需求;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可测评的、具体明确的和可以实际操作的。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确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有效课堂设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们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同学们主体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心情带进课堂。对此我深有体会,有时因作业情况不好,进教室,训一顿,再上课。这时候,自己是出气,同学们也安静,但同学们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了,怕自己一不小心回答错,成了我们的炮灰。相反,我们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同学们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也比较好。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同学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找最简便方法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学习。

一给同学们独立思考时间。教室寂静,说明我们同学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时候提问后马上叫同学回答,不给同学们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时间内,我们同学思维能进行多深?他们为了迎合我们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答非所问。因此,抓住时间给同学们多一点动脑筋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效果。二给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机会。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局面,当我们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课堂教学可设计同桌交流或三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交流结束,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是答案必须由你同桌或小组内其余两位同学告诉。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思维活跃同学兴奋地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组内同学,思维不活跃同学仔细地听,因为他有责任帮对方把见解告诉大家。怕开口同学参与讨论。我认为这种相互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够训练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我们同学良好看、读、听、说、思考的习惯,促使我们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数学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有效设计是教师教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应该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