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车勤玲,女,汉族,1964年10月生于湖北武汉,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湖北省青联常务理事,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任十堰市艺术剧院院长。

2004年4月,组织上安排车勤玲同志到濒临解散的十堰市豫剧团担任团长。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市文化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以车勤玲同志为班长的剧团领导班子,不辱使命,临危受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不仅使剧院起死回生,而且形成了“出人出戏出精品”的良好工作局面,在十堰乃至省文化厅传为佳话。

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04年3月,组织上与当时任市文化体育局艺术科长的车勤玲谈话,打算安排她到当时濒临解散的市豫剧团当团长。听到这个消息,车勤玲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对于豫剧团,车勤玲太了解了,业务上不去,工资发不出,职工队伍思想涣散,曾获过国家级大奖的演员在街道上支起卦摊为人卜卦算命,练摊卖菜、卖羊肉串,还有的扯筋闹绊、上访告状,单位官事缠身,单位大院及职工家属院破旧不堪,历经20多年风雨的三层办公楼已经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一派荒凉萧条,与有车城之称的十堰的现代化城市气息格格不入,反差强烈!

可是,车勤玲同志毅然选择了到剧团去工作,因为,她从事艺术工作20多年,已经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坚信,凭着她对艺术的热爱,凭着她对艺术工作的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凭着她一腔热血,一定能让剧团起死回生,重振雄风。

二、更新观念找出路齐心协力战困难

车勤玲同志接任十堰市豫剧团团长之前,剧团每年演出仅十几场,演员只能拿60%的工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差,福利待遇低,没有排练场地!没有演出舞台!没有专业人才!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包括办公大楼在内,全团所有的固定资产仅仅42万元,全团百十号人,每年的演出收入只有三四万元,单位账上仅仅只有几千元的余额,这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全市唯一的专业艺术团体已经濒临“自生自灭”的窘迫境况。

剧院要发展,要走出困境,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问题她提出更新观念,强化发展信念,号召全团干部职工发扬铁人王进喜的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有条件剧团要发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剧团也要发展”,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树形象,三年出精品”的剧团短期发展目标,和再夺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的长远发展规划。

在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基本解决后,当务之急要解决的是演出设备问题。当时的演出音响破旧不堪,没有演出舞台,而单位账上只有几千元,车勤玲同志没有等待观望,拿出自己的所有的积蓄交给单位……

她的行动感动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感动了剧团全体干部职工,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交给单位,终于,价值4万多元的流动演出舞台买回来了,价值47万的德国产高科技音响也买回来了,文艺战士终于有了自己上阵的武器。

光有设备还不够,必须更新观念,改进单一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才能够为剧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于是,她经过思考,确立了适应社会文化需求的戏曲、曲艺、歌舞等齐头并进的艺术演出模式。

确立了发展思路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发动大家找市场,寻找和拓宽业务发展新路子,剧团与寿康永乐公司签定了15万元全年演出的协议,寿康永乐公司将首笔协议费用8万元一次打到剧团账上,剧团终于挖到了自己起步发展的第一桶金。

与寿康永乐公司合作的首场演出,正值2004年的酷暑,车勤玲同志带领干部职工在地面温度高达摄氏五六十度的场地里搭舞台,装背景,调音响,排节目,臂膀上的皮被太阳晒得褪了三层,脚被地面烫得起了水疱,可是她依然咬紧牙关战斗在第一线……就这样,演出一场接着一场进行,剧团慢慢地走出了困境。

三、抓精品生产促经济效益

车勤玲同志担任剧院院长以来,对剧院的演出质量一直都有严格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她认真对待演出的每一个环节,从剧本的创作到立上舞台,从演员的服装、道具到演员的一招一式,都严格把关,一丝不苟。正是她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剧院同志们严格的要求,才使得剧院的创作、演出水准逐步提高。

车勤玲同志鼓励剧院的创作人员抓创作,出精品,对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的同志给予奖励,特别狠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创作排演,剧院以文艺工作“三贴近”为指针,近年来,加大采风创作力度,创作排演了不同艺术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歌舞等节目100多个,其中有大量作品在省级以上的比赛和调演中获奖,可谓是艺术生产硕果累累。

十堰市艺术剧院的知名度在全市再一次得到提升,演出收入从原来的每场几百元慢慢上升到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5年多来,为澳门花园、奥奇公司、房地产管理局、武当国际园、安全监督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二中等四十几家企事业单位承办了七十多场各类演出活动,演出收入200多万元,一个濒于“自生自灭”的剧团从此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2008年10月16日,《乡试》在“湖北省首届地方戏曲艺术节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汇报演出”上一举荣获优秀剧目奖、导演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等10个奖项。获奖等级与数量列参赛院团榜首,为该剧冲刺“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奠定了良好基础,《湖北日报》报道《精雕细琢唱大风<乡试>江城放异彩》。

文艺演出上山下乡、进村庄、到部队、入工厂、去学校,是艺术剧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的最主要的服务职能和义务,也是车勤玲同志领导剧院工作的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方针。这几年,车勤玲同志坚持带领剧院的演职员工到田间地头、工厂、部队、学校、社区演出,剧院多次到农村,乡镇,武警部队、大川部队、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市二中、郧阳中学、医学院等处演出达500多场,为广大人民群众捧出了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打造先进文化,构建和谐十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