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统计分析报告

/ 2

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统计分析报告

李桂梅谭小华

李桂梅,谭小华(湖南大学图书馆,长沙410082)

摘要:借阅量是衡量读者利用图书馆和图书馆藏书质量的标准。对湖南大学图书馆2005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图书借阅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借阅量;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215-02

书籍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理应被人们所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图书的最大价值。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知识更新迅速,除了机密档案,图书尘封越久,价值就越低。对于图书馆而言,借阅量是衡量读者利用图书馆和图书馆藏书质量的标准。通过阅读量的监测,可以间接地反映图书馆书刊采购及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读者借阅量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读者借阅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馆舍条件:湖南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总馆(现馆)兴建于1979年,因学校经费有限,一直未曾扩建,因此,日益增长的图书数量和跟不上增加步伐的图书架位的矛盾,便给图书的充分展示增加了不少难度,架位上图书精简编制,只得让复本下架,单本被借走后,下一位读者借阅同一册书便产生了许多麻烦。

2.开馆时间:我馆阅览室周开放时间(每日8:00-22:30),已达98.5小时(周二下午政治学习),虽然不能和国外某些每天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相比,但相对于国内图书馆来说,这个时间已是相对较长的了。为了充分服务读者,寒暑假、节假日坚持对读者开放。全年只有春节七天全天放假。

3.书刊价格:据不完全统计,书刊价格以每年15%-20%的涨幅上涨(彭绍雄1997),购置新书必然会影响经费开支,因此,一些不是直接和教学挂钩的书籍很难进入新书队伍。

4.阅读倾向:高校图书馆是免费为学校师生开放的,读者只需要出具身份证件,便可借阅馆藏图书,但馆外依然有生意很好的租书店存在,这就提醒馆员除了学习、科研用书外,还可照顾一些读者群的消闲阅读倾向。

5.读者管理:诸如如何制订实行和完善读者借阅规章制度,以及违章的处理、处罚等管理方法。

近几年我馆图书借阅情况,从下表可见端倪:

读者借阅量大的图书种类,T、I、H和O类总数几乎占了全年借阅量的1/2。比照美国大型学术研究图书馆每年的流通/借阅量,按照2004-2005年的统计,平均在25万册左右,如果加上续借量,每个图书馆的流通/借阅量平均在47万册以上。和美国对照,我馆近几年最低年借阅量均已超出这个数。但是,从我馆自身纵向比较,在学校读者来源变数不大的情况下,各分类借阅量有些起伏,借出图书总册数却在逐年减少。

二、我馆对提高图书借阅量所采取的措施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一名言是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提出的,并很快为教育界和图书馆界所接受,且广为引用。经过100多年来的发展,尽管经历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各式各样的挑战,图书馆在美国大学的中心地位依然未变。相比美国图书馆,我们的差距还相当远。针对被电子资源挑战的读者借阅量减少,面对发展需要科技和信息,为了让图书馆在新时期产生更大的效应,我馆采取了改革和加强的措施:

1.抓整理,明确书的位置。借学校竞聘的东风,我馆在实现人事大调整后,2008年7月始,对借阅部施行了两个到位:一是图书按分类号排到小数点的最后一位数,上架、整架到位;二是管理员分架管理,定人、定量到位。书库书架面貌焕然一新,查找书籍一目了然,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节约了找书的时间。

2.改条件,迎合读者的需求。学校有寒暑假,最冷和最热时节,大部分学生已离校,但由于气候变化,地处湘中的湖南大学气温变化无常,一年里有许多时间使许多读者在没有致冷和取暖设施的图书馆无法停留。为了让馆藏多和读者亲近,馆领导跑经费,在阅览室和书库安装空调,条件改善,留住读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检查,调动馆员的热情。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馆制定了一整套检查督促、改进工作的奖惩措施和方法,包括考勤及业务检查的各个方面。重在过程,重在激励,重在促进。检查后公示结果,彰显公平、公正、公开。这样让我馆领导能及时掌握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每个成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能力,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协调消除影响图书借阅量的不利因素,从而有效地提高图书利用率。

4.多宣传,引导读书的方向。我馆进门就可看到一组古香古色的屏风,漂亮的版面,介绍了一批馆内主要中文资源和外文资源,优秀藏书有民族经典推荐书目和湖湘文化推荐书目,组织大家阅读,标题是“诵读民族经典,弘扬湖湘文化”,设立有奖征文,面向全校师生,期限为5个月。同时加设读者权益日,借机推出许多优惠借阅措施。今年上学期已在馆内组织了多次这类活动,如党员“科学发展观”学习知识竞赛,迎国庆60周年有奖征文等等,鼓励读书,引导学习方向,从而提高图书利用率。

5.人为本,发展依靠人力投入。要想留住读者,有了好的环境和条件,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我馆领导从自身做起,以馆为家,除正常上班外,中午、晚上常常可以在馆内看到馆领导巡视的身影,无疑让职员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提高服务水平,馆内从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着手,请进专家讲课,组织政治学习,不厌其烦地请馆内专业人士传授专业知识,设立“馆员网上评价系统”。投诉明显减少了,好评逐渐增加了。

经过馆领导和馆员的共同努力,湖南大学图书馆勒住了图书借阅量飞速下降的马头。2008年学年度图书借阅量几乎达到上年度水平,还争取能在新的一年里再提升10%。

三、对提高图书借阅量的设想和方法

时代要求进步,“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日益进步的网络资源,纸本图书借阅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它本身的最大效应,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投入:

1.扩大馆舍面积,改善办馆条件,为读者提供一个宽敞明亮、空气流畅、安祥恬静的借阅环境。学校经费紧张,投资有限,可以利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慷慨解囊、集腋成裘。国外许多图书馆是个人捐建的,并冠以芳名,国内也有一些图书馆建设在仿效其做法。在办学经费紧张的今天,提倡个人捐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美国学者哈特(JamesD.Hsrt)曾经说过:“大学不可能伟大,除非这所大学有一个伟大的图书馆”。世界著名大学的成功,与它们各自图书馆长期以来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学校应逐渐把图书馆工程列为学校的主要基建任务之一,想方设法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或社会各界的捐助,让图书馆从硬件上吸引读者。

2.设立还书箱。我馆借书是有固定期限的,本科生读者借期为30天,教职工和研究生为60天,可续借一次,意在加快图书的周转率和利用率,不至于让某一册书长期滞留在某一位读者手中。学生由于住宿较远,又有寒、暑假空缺期,还书往往很让人伤脑筋,开学前几天,还书的队伍排成了长龙,读者等待觉得很累,馆员心急繁忙觉得很累,且因为太过忙乱,还容易出现差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馆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在馆门口处设立一个类似信箱的还书箱,设计一个与墙体融为一体,只留一个还书的口子,并标有箭头和文字。这样便于读者在任何时候还书,不致因下班了读者为还书又白走一趟,不至于因过期而被罚款,不至于为还上一本书需等待1个小时。这样便大大减少了读者借书的后顾之忧。

3.设立借还书手机短信交互平台。在读者图书借期快到之时,给读者发短信提醒他什么书该还了,如果读者到期未还,短信则告之某图书已经超期,需要交纳罚款。我馆可全免费、多功能的开发这种短信推送系统。还可利用该系统实行续借、预约、推送新书信息、实现证卡挂失等服务(周淼龙,邓彦2008)。读者感觉借书非常方便和非常人性化,图书借阅量便会自然增加。

4.设立咨询员柜台。可在电子检索大厅设立兼职咨询员柜台,标明咨询时段、咨询员联系电话,及时解决读者检阅和查找时遇到的难题,同时,在咨询台周围或者在供读者休息或等待的地方,或者在图书馆门口的书架上,放置馆内印制的许多活页的宣传材料,内容包括“图书馆简介”、“如何用期刊索引和文摘找到文章”、“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各馆室的开放时间”、“购入新书”、“图书馆近期重大活动”、“图书馆馆训一览”、“图书馆规则须知”等等,让读者免费取用,让读者可通过宣传资料认识图书馆,从而协助其在顺利完成借还书过程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5.允许读者带包入馆。近几年,电子监视系统的介入,各种自选超市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许多先进国家图书馆也是允许读者带包入馆学习和借阅的,前提是:他们有相当完善的防盗监护设施。我馆仍沿用不让读者带包入内规则,常常引发读者维权冲突,有的读者觉得不方便从而中断使用图书馆行为。应该尽量争取在防盗监护方面增加投资,让读者带包入内,体现尊重读者人格,避免寄存包中出现的多种不便以及财物丢失现象,从而减少借书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彭绍雄.提高医学图书馆图书借阅率之我见[J].图书馆,1997,(6):50-52.

[2]金旭东,李国庆,李海鹏.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动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34-236.

[3]周淼龙,邓彦.让服务成为图书馆生长的平台——以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10-15.

作者简介:李桂梅(1962-),女,湖南涟源人,馆员,主要从事读者服务研究;谭小华(1955-),女,湖南长沙人,馆员,主要从事读者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