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李兰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浅析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李兰芝

李兰芝

李兰芝(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山镇中心学校四川德阳618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5-013-01

目前,许多教师因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消极学习而无奈,追本溯源:应试教育歪曲了教育的本质,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考试,由于语文的特殊性,语文整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和百科之首的地位严重不符,为了尽快转变这一不利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语文,值得每位语文教师的深思,由于原因错综复杂,因此,需要多举并存,作者结合自身所感和所悟,特作以下探析,以期推动语文课堂的优化进程。

一、向名师取经。

1语文教师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时,出来要观看,聆听以外,更要动手,模拟名师的课堂教学,然后再三番五次的模仿,以便学有所得;如果模仿失败,也不比失意,我们可以从中反思自我,以便正确认识自我,在不断的模仿和反思中提升教学效果。

2,我们除了要模仿名师的表面以外,更要触及一些深层性的东西,我们要是一味的模仿名师的外在形式,只能亦步亦趋,而无法推陈出新,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他们的鲜明个性是息息相关的,教师的艺术化教学时内在涵养和外在表现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除了学习以外,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夯实基本功,不断专研,不断反思,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

二、读的运用。

1指读。指读的精髓在于评析,评析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民主和主动下,解疑答惑,而且通过学生的朗读,明确学生的朗读方向,其他学生对朗读学生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以便尽快改正,一些规范化的朗读为其他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让其他学生得到有效的激励。

2、笔读。通过试卷的形式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效果显著而被语文教师追捧,先让学生明确有关要求,针对特定的一段落,然后由学生做出书面回答,从中测试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劣,笔读因容量大和覆盖面广,可以全面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应当注意的是,段落的选择要把握一个度,不能过难或过易。这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一个考验,为了目标清晰,在阅读前,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创新来源于知识的综合利用,其中要穿插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可以以同桌、前后桌或者小组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思考,段落也要兼顾条理性和科学性,阅读结束以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让学生通过信息的反馈,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提高的方向。

3、答读。答读是由教师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快速作答,答读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测读方法,依据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答读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整体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评比,以便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议读。议读是指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评议朗读成绩。议读被广泛应用于听读、指读、答读等各个方面。同时,议读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上作用凸显。在运用议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评判标准。以便提升有效性,同时,评议要客观公正,不仅要表扬学生优点,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在评价中反省,让被评的学生更好的激励。另外,在议读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统一,以便及时的总结和指导,让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时一项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非一蹴而就,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提高能力。

5、改读.改读是通过变换文章的类型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改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显示,具有一定的监测价值。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改读,可以采用变换词汇、变换顺序和变换形式等多种方法。,在该读中,,"改"不是盲目的该,,而是有目的的改,以便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正确理解、视角的选择和不同形式的特点,只有正确把握这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改读训练时,才能效果显著。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常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领域的如火如荼,极大的改变了单调乏味的口头描述,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1、创新性地激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闻名遐迩的大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一些流光溢彩的画面,在辅助声音和音乐,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美轮美奂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探究相关问题。

2、创新性地引领学生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教学效果明显增强,让学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使学生获得过程的体验和感悟。

3、创新性地调动学生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感情变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情感动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在内心深处体会语文的魅力四射。

4、创新性地拓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自学精神。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师营造宽阔的信息空间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言而总之:现代语文为我们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以上三种方法只是作者的一些浅见,由于受知识、能力、视野等等限制,难免会存在一些纰漏,希望一些有识之士给予斧正。以便共同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