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梅毒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张子海

张子海

【摘要】安全的血源,是输血安全的保证。大多数采供血机构采用的非特异性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或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对输血安全影响很大。为选择合适的梅毒检测方法,本文探讨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优劣,从而总结出适合用于献血者梅毒筛查的方法。

【关键词】梅毒;检测;血站筛查

【中图分类号】R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02-01

非特异性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或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是目前血站筛查梅毒的常用方法。传染期的梅毒献血者,试验结果可能为阴性,献血者献血后造成梅毒传播;检测易出现生物学假阳性,部分假阳性的献血者被淘汰。因此梅毒的检测方法对输血安全非常重要。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可产生两种抗体: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目前用于梅毒检验的方法就是检测这两种抗体。

1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

1.1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抗原以胆固醇晶粒为载体,包被上心磷脂和卵磷脂,构成VDRL抗原颗粒。再把抗原颗粒结合到活性炭上,当抗原与血清中反应素以一定的比例相互作用时,出现凝集,凝集颗粒呈黑色。

1.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抗原以胆固醇晶粒为载体,包被上心磷脂和卵磷脂,构成VDRL抗原颗粒。再把抗原颗粒结合到甲基胺红上,当抗原与血清中反应素以一定的比例相互作用时,出现凝集,凝集颗粒呈红色。

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血清学试验

2.1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首先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抗原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然后将密螺旋体无毒株Reiter株制成吸收剂加至待测血清标本中,吸收掉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再将吸收后的血清加到玻片的抗原膜上,再加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2.2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经超声破碎后,得到可溶性抗原成分,致敏红细胞。用无毒株Reiter株制成吸收剂与血清反应,吸收掉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特异性的抗体(血清通常用作1∶80以上稀释)就可使致敏的红细胞发生凝集作用。

2.3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替代TPHA试验中致敏的红细胞,明胶颗粒为洋红色,致敏颗粒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2.4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在体外表达得到了梅毒螺旋体的相应特异基因工程抗原,采用基因工程梅毒螺旋体抗原以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抗体。

2.5梅毒胶体金层析法(TP-CG):根据双抗原夹心免疫层析原理,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TP重组抗原,在玻璃纤维上吸附胶体金标记TP重组抗原,样品中的TP抗体首选与金标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顺膜渗透至包被反应区,与包被TP抗原结合,形成由胶体金抗原-TP抗体-抗原组成的紫红色反应带。

2.6梅毒蛋白印迹(TP-WB)首先将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菌体细胞用SDS破碎,再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将梅毒螺旋体各种抗原成分分开形成不同区带,经电转印可将这些条带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抗原,最后采用酶标技术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相应特异抗体。

TRUST或RPR法检测反应素,是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组织受到破坏裂解出来的一种类脂成分。TRUST、RPR的优点是测定操作简便快速,但这两种检测方法特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低于TP-ELISA、TPPA,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TPHA或TPPA法是目前公认的梅毒确认试验,它直接用Nichols株螺旋体提取抗原,特异性强。但是血细胞凝集法操作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不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不适合血站进行输血人群的筛查,可作为确证方法使用。

TP-ELISA法和TP-CG法采用基因工程体外表达得到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抗原包被,检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这种抗原较之以前从整个梅毒螺旋体经超声波裂解所得抗原要纯得多,测定的特异性大为提高。ELISA法固有的酶的放大效应,敏感性明显高于TPHA等方法。胶体金方法经过验证,敏感性明显基本与TPHA等相当。ELISA、CG法还具有简单、快速和高通量的优点,是血站梅毒血清学检测初筛的首选方法。

TP-WB方法要优于RPR、FTA-ABS和TPHA,对使用RPR、FTA-ABS和TPHA等试验出现的假阳性血清标本,用TP-WB法均为阴性。TP-WB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且无需特殊设备和试验条件,是一种很好的确认试验。

综上所诉,血站筛查梅毒,应该摒弃传统的TRUST或RPR法,使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TP-ELISA法和TP-CG法进行初筛,联合应用TP-ELISA法和TP-CG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防止采集到梅毒感染的血液。对于两方法检测中只有一种阳性者,再用TPHA或TPPA法、TP-WB方法进行确认,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节省时间。这种检测方法的组合非常值得推广,特别适合在血站筛查中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露楠;邓巍;李金明.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第06期

[2]马蔡昀;蒋理.四法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右江医学2003年第04期

[3]刘衍春;郑凌;唐荣才.TPPA-凝胶结合法用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实验研究.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年第04期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