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天地里学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天地里学数学

史正勤

史正勤(宁陵县赵村乡焦庄小校,河南商丘476700)

摘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论述数学教育要放弃传统教法,还课堂与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去学习。此方法可操作性极强,同道可做效仿。

关键词:学生;宽松自由;天地;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175-01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给教育者提出的育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尝试创造一种崭新民主的、广自由的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形式,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又有多少?讲台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似懂非懂地听,黑板上,记下一道又一道练习题,孩子们稀里糊涂的抄背,置学生创新思维于不顾,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实际应用中却一筹莫展。课堂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让我们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我。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课时,我先从大家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引入,说说身边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课堂上气氛活跃起来,“铅笔盒是长方体、易拉罐是圆柱体……”这时,我让大家动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又都抢着说起来:“摸起来评评的滑滑的,圆圆的……”我总结后引入课题,这些物体的面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弯的,有的是圆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吧!短短的几分钟,激起了学生探索心知的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找当天学习的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组讨论说说这些新图形与学过的物体有什么不同,鼓励大家利用“体”描画“形”,看谁画的最漂亮。在这样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后面的环节中,又让大家动手折,共同发现总结各种图形的特点,利用歌谣“正方形、四方方、四角一样大,四边一长”帮助记忆图形特征。最后,在任知图形的基础上,组织拼图大赛,让大家争当小小发明家和设计师,学生表现的非常主动,各小组还给自己的作品起了名字,场面真是很精彩,时而一声大笑,时而一声惊呼。我想,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了知识,而且应该是学会创新知识、体验知识。当听到下课铃声,看到大家所表现出来的意犹未尽神态,那“唉”的一声长叹时,我知道大家还没玩够,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种广阔自由宽松而生活化的课堂,让我们把课堂上那宝贵的40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满足创造的欲望吧!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根据知识的特点,有意识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量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如:学习土地面积和测量时,如不联系生活实际,单纯的去讲述,就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带领学生去操场,实地测量,拿出测量工具标杆、卷尺、测绳等,分组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真正体会1平方米、1公顷的大小,既理解了面积单位,又掌握了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事实告诉我们,用强制的方法要求孩子学习知识,是很难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相反,如果我们多给孩子一方宽松和自由的天地,也许会有另一番情景。正如托尔斯泰的所说:“成功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使我们的数学生活丰富多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