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转型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析经济转型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

周文婷

重庆九禾园林规划设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401121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对城市的布局、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等,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蓝图。城市规划工作首要要明确我国的经济结构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情况,在进行城市规划中,还要考虑下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需求相互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介绍经济转型时期以及以海绵城市为主的新型城市背景下,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应对工作。

关键词:经济转型;新型城市化;城市规划

中共中央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全面推进城市规划的建设,实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转型。到2020年,无论是技术、农业、还是生态环境都要有明显的改善,要让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文化程度都要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我国加快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成为未来城市进行规划工作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工作的重点。

一、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

(一)现代服务业基本服务同高端服务并存

在经济发展的“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保证经济平衡性、包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我国服务业迈向中高端的目标。首先,制造业的设计研发机构和营销机构的兴起,比如昆山的花桥国际商务城,这就要求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在进行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其次,随着高铁、轨道等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发交通枢纽的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最后,生活性的服务区建设,比如对旧城的更新以及商业街的规划和建设等,这些都会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二)城市规划注重社会民生问题

“十三五”期间社会民生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我国也提出了到2020年努力让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要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农业现代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国民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的目标。在进行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该改变以往的“经济至上”的原则,要根据城市所处的地域特征以及经济处于的发展阶段来制定城市规划。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公共服务的设施建设,要考虑到城市的老龄人口和外来人口,进而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在城市群地区,根据群众的需求以及政府的财政能力来适当的提升公共设施的层次,在点状发展区域,逐步推进普惠性的公共设施建设,对于乡村地区,推进城市的公共设施向着城郊区域的延伸。同时鼓励多元化的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到公共设施的供给上,提升公共服务。

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

(一)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城市规划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就不断的加快,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乡村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表现为乡村向着专业职能的城镇转变,然而城乡之间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的“十三五”经济发展期间,必然会导致城市化进行的进一步加快,会逐步的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在农村户籍制度逐步的开放,有的城市在外来人口的户口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落户城市的户籍制度,这就会促进城乡之间进行融合,农村人口实现城市化。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上,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城乡的统筹发展,考虑到城乡的逐步融合。

(二)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除去城乡的规划体系,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也不断的形成和完善,例如,发改委剔除的主体功能规划、建设部门提出的城乡规划、国土部门推出的土地使用规划,三个规划必然会成为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创新点,在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中,转变先前只看重经济的方法,逐步变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共同兼顾。在公共设施的配置和土地开发和布局上,要充分的考虑到城乡的发展,做到“统筹兼顾”,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城乡的融合速度以及城乡的统筹发展。

(三)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

“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要总体改善生态环境,到2020年努力将生态环境完善到最佳的状态。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努力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在城市规划中首先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大自然原有的河流、胡泊、以及湿地等,保护其水资源不被流失。其次要改变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方式,采用原生态的手段来恢复和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水体和自然环境。最后以低影响的城市开发理念,有效的、合理的来控制城市的开发程度,要在城市中开发中为城市保有足够多的生态用地,并且要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比列,避免出现暴雨降临时的内涝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要适当的挖一些河流和水沟,来收集雨水,利用天然水来增加水域面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以此来实现真正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目的。

三、结束语

我国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相信在十三五期间必然会带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推荐我国城市化的建设以及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未来城市规划必然会由先前只关注经济效益逐步向着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生态环境方向发展,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在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未来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点是逐步实现现代服务行业向着大众化和高端化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未来城市规划中还要考虑到城乡统筹,考虑到乡村的发展速度,推动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城乡的统筹发展,未来城市也要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解决城市水匮乏和内涝的现象,改善人们日益生存和依赖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梁伟,冀永进,李海梅.灾害事件对我国城乡规划启示[J].城市规划.2011(02)

[2]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02)

[3]吴志强.城市更新规划与城市规划更新[J].城市规划.2011(02)

[4]任绍斌,吴明伟.可持续城市空间的规划准则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11(02)

[5]杜新纪.试析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的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