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徐君萍

乳山市人民医院徐君萍

关键词:肿瘤;白细胞减少;中药;用药规律;

目前肿瘤患者日益增多,放化疗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约90%的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导致继发感染,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中药在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3-ZM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检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K-N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以来中医药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文献资料。

1.2检索方式第1次检索,以检索词“化疗”“放疗”“肿瘤”和“白细胞减少”联合检索,检索项选“主题”,在此基础上,用“中医”“中药”为“主题”进行第2次检索,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手工排检,最终确定与中医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相关的文献入选。

1.3资料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有关中医药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方药记载文献;②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研究;③有详细的药物名称;④自拟方、成方及其加减方;⑤汤剂、丸散剂、片剂、胶囊、滴丸、颗粒、口服液均可;⑥中医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排除标准:①资料来源不清,与临床实际情况明显不符者;②动物实验、药理研究、毕业论文、综述、个案报道及经验介绍者;③中西医结合治疗者;④中医非内服中药治疗(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者;⑤单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治疗者。

1.4数据规范化处理。方剂录入规范:①两篇文章名称不一致,但文章研究的方剂组成雷同或为重复方按1方统计;②如果是基本方加减用药,按1方统计;③一篇文章中有辨证处方者,按数方统计;④1个证型附1首以上方剂者,按数方统计。药物录入规范:中药名称参照《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统一规范。

1.5数据处理方法。将收集的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治疗文献信息录入Excel2010数据库中,将新得到的中药数据库进行赋值,把每首方剂作为一条记录,把每味中药作为一个变量,根据方剂中中药的出现与否分别赋值为1和0。使用SPSS22.0对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并参照《中药学》对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频数≥1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modeler14.1中的Apriori算法对频数≥10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本研究通过文献的检索与筛选后,共104篇文献入选,方剂104首,统一药名后共得128味中药。

2.2药物频次分析。统计方剂中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次,并计算药物的使用频率,根据药物的频次大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出现10次以上的药物共24味,最常使用的10味中药为黄芪、当归、白术、鸡血藤、女贞子、党参、甘草、茯苓、枸杞子和熟地黄,见表1。频率=频次/方剂的总数量×100%

表1常用24味中药的使用频次及频率(次)

2.3药物类别分析。对128味中药进行药物类别分类,得出17类药,统计不同功效的药物在文献全部药方中的使用频次,并计算其使用频率。从药物功效所占比例分析,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占68.67%,占据药物使用的主导地位,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将补虚药根据阴阳气血不同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率依次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见表2。频率=该功效药物出现的频次/总频次×100%

表2补虚药类别统计(次)

2.4基于关联规则的药对及药组分析选择用药。频次≥10的药物,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药对及多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筛选支持度≥20%,置信度≥80%,提升度>1的药对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黄芪-当归是最常用的药对,其余依次为黄芪-白术,黄芪-鸡血藤,黄芪-女贞子,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等药对,黄芪-补骨脂则是置信度最高的药对。筛选支持度≥20%,置信度≥90%,提升度>1的药组的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黄芪-白术-当归为最常用的药组,黄芪-补骨脂-当归为置信度最高的药组。

2.5药物聚类分析。对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和提取,并将太子参、党参及人参统归为参类药物。通过系统聚类,可大致将中药分为8组:①白术、茯苓、甘草、参类药物,即四君子汤;②黄芪、当归、鸡血藤,乃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③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④补骨脂、淫羊藿、何首乌;⑤山萸肉、山药、熟地黄,乃六味地黄丸去三泻留三补;⑥大枣、鹿角胶、阿胶;⑦黄精、生地黄、白芍;⑧陈皮、半夏、砂仁,即二陈汤加减。

3讨论

多年来,中医药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不同医家对于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独特的认识与见解,目前难以形成标准化共识。如有医家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血双亏、脾胃不运,故治疗采取肝脾肾三脏同治的方法,在该主方基础上再行辨证加减;有医家则根据气血阴阳辨证将其分为气血(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有医家结合脏腑辨证和气血阴阳辨证,主张将该病分为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毒瘀互结证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临证经验及文献进行研究,可以对用药经验、组方特点、经验方应用、学术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全面剖析其中的规律,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率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对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原则、核心药物、常用药对及用药规律,为规范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及临床用药提供帮助。研究结果显示,处方中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其中,补虚药中补气药和补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阴药和补阳药。对常用的24味中药分析其功效。主要为健脾补肾、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以上结果说明,扶正固本为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第一大法,再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不同进行辨证施治,尤需重视补气养血药的运用,健脾益肾则是其基本治法,同时可辅以活血化瘀、化痰理气。中医学认为,放化疗等毒邪易损伤正气,耗气伤血,肾藏精,主骨生髓,精髓生血,乃先天之本;脾主统血,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乃后天之本。血液的生成有赖于脾肾功能的正常发挥。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肾虚则精髓不能化血,故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应以扶正为先,重视脾肾。

参考文献:

[1]杨军.中药扶正抗癌方治疗放疗副反应.2017.

[2]王晓萍.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中药用药规律研究.2017.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