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吴炳娟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抢救效果;常规护理;优化护理;

急性脑出血是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又被称为脑溢血,主要指非外伤性质的脑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现象。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及意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将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急性脑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20%的疾病死亡人数是由于急性脑出血导致的。主要致死原因是由于患者送至医院治疗的过程中未进行良好的护理措施,导致救助过程耗时长,严重耽误患者治疗时机,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现通过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7.81±11.4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69±12.41)岁。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中关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受损;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包括止血处理、降压操作、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包括:①接诊前准备:迅速、简略的了解患者家庭住址、当前症状、过往病史等基本资料,告知相应的基本自救措施,并立即分配车辆前往患者所在地。院内组织急救小组,建立专门的急救团队,准备好治疗药品及抢救机械,待急救车到院后立即进行紧急救治。②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要能迅速、准确的判断患者所处情况,并给予全面健康评估。迅速做好相应治疗准备,如呼吸机连接、建立静脉通路、心脉监测等。实时监测患者体征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颅内手术。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缓解内心压力,给予患者治疗后血压监测,出现病情变化立即予以相应救助举措。

1.4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脱离危险、观察治疗、死亡例数来分析抢救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58.00%)高于对照组(28.00%),死亡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的急性疾病,患者一般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其主要发病原因包括自身情绪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及外部影响等因素。由于病发普遍较为突然,发病后患者或家属无法做出迅速、有效的判断,外加送治过程未经合理的安排,导致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被浪费,严重影响急救效果,同时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予以患者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后能够缩短患者急诊反应和急救反应时间,从而提升抢救效果。分析原因在于通过接诊前迅速且准确的了解患者家庭住址及相关疾病症状能使得医护人员迅速的对患者病症作出初步判断;在急救车上给予患者初步急救措施及鼓励能有效改善患者状态,提高治疗信心;预先安排好的专业救治小组及救援器材、药物能有效减少急救时间;通过监测血压、呼吸机供氧、体温检测、体位调整等措施分析患者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的静脉注射、气管、颅内手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急性脑出血存在高死亡率,患者及家属心理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告知相关工作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各部门携手合作、迅速反应,共同加速急救过程,提高急诊效率。

综上所述,予以急性脑出血患者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各阶段所需时间,为患者及时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显著提高急救效果,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戴缤,沈光莉,等.急性脑出血并发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03):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