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对管制工作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疲劳对管制工作的影响研究

郭飞

民航甘肃空管分局甘肃兰州730087

引言??空中交通管制是一项高风险的智力劳动,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分析评估动态,做出决策,所造成管制员的高度疲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疲劳的管理就很有必要,合理的疲劳管理可以减少管制差错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具有非常重大和现实的意义。本文从人为因素入手,分析管制疲劳的生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疲劳的建议。

一、疲劳的定义

疲劳是由工作应激的发展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它是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平衡不能维持的结果。疲劳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随时间趋于恶化(疲劳积累)。按照疲劳产生的原因,可将人类的疲劳分为心理性疲劳和生理性疲劳。心理疲劳是倦于工作,不想再干;生理疲劳则是为工作所倦,不能再干。

1、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指疲劳在心理上的表现。主要反映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和行为吃力等方面。在心理表现上则表现为情绪浮躁、厌烦、忧虑、怠倦、感到工作无聊等。

2、生理疲劳

生理疲劳指疲劳在生理上的表现。根据管制工作的特点,又可将其分为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两种。

体力疲劳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伴有疲倦感的现象。

脑力疲劳是指人体肌肉工作强度不大,但由于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能力减退,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的现象。

二、疲劳在管制工作中的体现及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1、疲劳在管制工作中的体现包括但不限于:

(1)意识缺乏,错误率增高----遗漏通话内容或检查单项目。

(2)运动技能下降----管制动作变得不精细、草率、记录笔迹潦草。

(3)强烈的疲倦感----耷拉着头,眼睛半睁半闭或无意识地凝视某物目光涣散,难以集中视线。

(4)反应变慢,判断与决策能力下降----管制指令慢发,迟发甚至漏发。

(5)短时记忆障碍----回忆不起已发的管制指令或不能准确的将管制指令、机组复诵记忆下来。

(6)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固着在可能并不重要的单一问题上,忽视其它问题,对空管安全不能维持整体观念。

(7)睡眠紊乱----这是过度疲劳的特有症状,较中度疲劳后,一般入睡快,睡眠加深和延长,但管制负荷量过大时,由于情绪高度紧张,便容易使管制员入睡推迟,早醒,多梦,甚至失眠。

2、疲劳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在航空活动中,工作负荷过重、睡眠缺失和人体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疲劳问题是影响安全的重要隐患。

作为一名成熟管制员,注意力、记忆能力、空间感、反应速度以及警觉性都是必备素质,这些能力的强弱与管制人员状态的起伏密切相关。当管制员处于疲劳期时,这些能力的发挥就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安全。具体来说,因疲劳造成的显性后果是管制员在席位上尤其是夜班期间睡岗,而这种具有明显后果的事件在运行差错中只占较少的比重;但是因疲劳造成的隐性后果,比如“未实施有效监控”、“精力分配不当”、“思想意识松懈”、“未监听机组复诵”和“误发管制指令”等问题,都是不安全事件的最常见原因。而这些原因背后的疲劳问题可能十分隐蔽,不仅容易引起管理者的忽视,而且在事件调查中也不易被察觉。

三、管制疲劳风险的来源

1、工作负荷

(1)航班流量增加

近几年来,我国民航空管保障架次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流量的工作已成常态,管制员长期处在超过正常水平的高负荷下工作,使得疲劳感日益增加,容易出现累积疲劳。

(2)特殊天气

管制员在经历了复杂军航活动、大面积延误、大量航班雷雨绕飞,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处置等短时间内高强度、大流量的管制指挥之后,容易出现急性疲劳。

(3)一线管制员数量缺乏

管制一线人才流失,使负责一线管制指挥的管制员的休假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导致每个管制员承担的工作负荷过大,也容易引起疲劳。

2、轮班制度

管制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都采用“轮班制”。“轮班”本身就破坏了人体的昼夜节律,管制员需要不断改变睡眠时间来克服疲劳,因此轮班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轮班制度不合理,轮班造成的长期不规律睡眠会造成人员疲劳的积累和工作效能的低下,乃至影响到安全运行。

3、休息或睡眠不足

缺乏睡眠是造成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连续不睡眠的时间只要超过20小时,睡眠倾向就会变得不可抗拒。特别是在夜间执行长时间监视雷达之类的常规脑力工作时,更容易睡着。管制员睡岗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睡眠。

四、疲劳的应对策略

1、降低管制工作强度

(1)管制连续在岗时间标准为2小时,若工作强度大,应进一步缩短;每次休息间歇应该30分钟以上,休息间歇的频率应该和岗位交替风险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

(2)做好航班时刻计划方面的工作,合理分配航班时刻,缩短高峰持续时间降低管制工作强度;

(3)及时划分管制扇区,合理降低单扇区管制工作强度;

(4)争取合理划分空域。

2、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加强生活规律性

(1)守时:保证完美睡眠的最佳方式是严格守时。当旅行或工作打破日常生活的规律时,应尽量保持定时进餐和睡眠的习惯,并尽早恢复日常作息时间。

(2)多运动:运动可通过缓解白天所累积的紧张并使得身心放松而增进睡眠常参加体育锻炼者比不常锻炼者睡得更好更深,但不必刻意过度运动。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增加小睡。当工作安排没有连续睡眠时间或造成睡眠不足时,小睡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和提高警觉性,把睡眠不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3、适宜的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

适宜的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可以减少管制员的疲劳,提高管制效率。而过低的应激使人感到无事可做,容易产生疲劳;过高的应激使人筋疲力尽。适宜的应激水平或强度有助于提高人的唤醒意识,激发人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去应付当前的应激环境,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这一情况可用图1来表示:

图1应激性与工作质量关系图

如图1所示,在过低和过高应激的两端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应激区域,在这一区域,管制员的感觉敏锐、体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且清晰、动作准确、反映迅速,管制员整个心理达到最佳状态,故能使管制效率达到最佳。

4、实行“双岗制”

“双岗制”的落实可以大大减轻疲劳的产生。长时间的主班管制会造成主班管制员决策能力和监控能力下降,使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信息交流反应迟钝,更谈不上预测飞行冲突、积极提出解决方案,落实“双岗制”可以减轻主班管制员的压力,因为在主班出现管制疲劳时,副班可以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法,监控飞行冲突,并积极提出解决方案。

5、休假

365天不间断的倒班工作造成管制员日积月累的慢性疲劳,一年一次的休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管制员的健康,也可以让管制员补偿长期以来对家人陪伴的缺失。研究表明,完全从工作中解脱出来的一段较长时间的休假还可以促进身体疾病的恢复、改善睡眠的品质以及缓解精神状态和心情。

五、结语

疲劳是管制员出现工作差错的重要原因,对航空安全的危害是难以预料的。管制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调节,克服消极情绪,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丰富业余生活;绝对保证上班前8小时内的休息;管制单位要充分保证管制员的公休假。总之,管制工作是强脑力劳动,降低疲劳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每一位管制员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和把握。只有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安全工作才能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