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罗湖区群众舞蹈创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对罗湖区群众舞蹈创作的思考

范晓霞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深圳518000

摘要:不用专门的练功房,一片草地就很好;不用乐队伴奏,一部录音机就行;不用专业道具和化妆师,自己做服装,自己盘头花;平时训练也无需刻意约束和管理,各自收拾完家务就来,做饭时间一到就回家去——这就是群众参与舞蹈的情景,他们从中得到了生活乐趣。罗湖区的群文工作者,积极组织社区中老年妇女,为她们编排了一批具有岭南风情的舞蹈,许多作品获得大奖。在广东群众舞蹈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舞者舞语舞魂DancesthecreationtotheLuohuareapopulacetheponder

FanXiaoxia

Abstract:Doesnotneedspecialtoexercisemartialartstheroom,alawnveryisgood;Doesnotneedtheorchestratoaccompany,ataperecorderline;Doesnotusethespecializedstagepropandthemake-upartist,ownmaketheclothing,ownplateheaddressflower;Usuallytrainsalsodoesnotneedtorestrainandthemanagementsedulously,tidiesupthehouseworktocomerespectively,assoonasthepreparingfoodtimearrivesgoeshome——thisisthepopulaceparticipatesinthedancethescene,theyobtainedthejoysoflife.TheLuohuareagroupculturalworkauthor,organizesthecommunitymiddleandoldagewomanpositively,arrangedonebatchforthemtohavetheLingnancharacterandstyledance,manyworkswonthebigprize.HashadthetremendousinfluenceintheGuangdongpopulacedancingworld.

Keywords:DanceDancelanguageDancesoul

【中图分类号】J7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116-02

讲到群众舞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散见于公园、广场的老太太、老大妈们扭秧歌和做健身操,自娱自乐,自唱自跳,似乎与真正的艺术相去甚远。诚然,舞蹈是一门综合的高雅艺术,它融音乐美、绘画美、雕塑美与一体,对舞者的身材、气质和艺术领悟力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不是普通民众可以轻易企及的。但任何艺术都是从普及中逐步发展提高的,艺术世界的精神领域中,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如何让高雅的舞蹈艺术走进平民社区,服务基层,服务普通民众;让普通民众走上高雅的舞台,融入艺术,融入时代主流。群众文化工作者们,带领一批社区群众,做了十分有益的、很有成效的探索。

近年来,罗湖区的社区舞蹈团体,在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舞蹈大赛上,屡屡获奖。1992年,舞蹈《荔枝情》摘取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三等奖;1994年,舞蹈《大鹏渔女》获全国第四届“群星奖”金奖;2003年,罗湖区翠竹社区的一群老大妈,硬是扭着“大蛮腰”,以健身操《青青世界》,捧得全国第二届中老年广场舞蹈大赛金奖;2007年,在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上,罗湖翠竹社区学校学生表演的舞蹈《耍柚仔》一举夺得一等奖;2008年,在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上,罗湖区表演的舞蹈《粽乡时节》又获得金奖……实践证明了舞蹈艺术在群众中的旺盛生命力。

1.舞者——普通的社区民众

毛泽东说过,人民是艺术的创造者。真正的艺术,来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大爷大妈,精神生活也一天天爽起来,他们迫切需要释放自己的生活热情,需要高雅艺术的享受。尤其是那些中老年居民,过去他们为了生计和事业,忙于工作和家庭,许多人其实很有艺术天赋却没有机会展示。现在,终于有了闲功夫,也有了休闲愉快的心情,他们比谁都需要释放生活的热情,展示自己的才华,绽放生命夕阳的辉煌。而舞蹈,正是展示和释放精神魅力的最佳载体。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到,在罗湖区各个公园、广场,有许多老太太穿红着绿意气风发,许多老头精神饱满的在一起扭秧歌、打太极,有的还跳着民族民间舞。群文舞蹈工作者到各个社区发现人才,到东湖公园、翠竹公园等处,看哪个老太太跳得好,就把她找出来,而且找到一个骨干,她还能带一二十个老人过来,就有选拔人才的余地。老太太经常建团,各种各样的团队都有,把她们组织起来,团队主力就形成了。早上跳舞当健身,且可减肥,有助于老太太的身体健康。有特色的舞蹈能激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激情。不过,也要注意舞蹈节奏不能过快过猛,太激情了,控制不住,就有可能伤损身体,因为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其实那些老人是很积极的,心境也非常年轻,她们觉得能跳这个舞,去参加比赛,生活得也会更有意义。而且年轻的时候都没有机会,老来却有了这个机会,能上台来表演,潇洒走一回,觉得自己还有这种价值。

罗湖区的群众舞蹈工作者们,就是从这些人群中发现舞蹈“人才”,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一定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创作编排适合他们的舞蹈节目,领着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走向正规的舞蹈比赛场所,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不用专门的练功房,一片草地就很好;不用乐队伴奏,一部录音机就行;不用专业道具和化妆师,自己做服装,自己盘头花;平时训练也无需刻意约束和管理,各自收拾完家务就来,做饭时间一到就回家去。他们经过训练提高演出得奖后,又回到各自生活的社区,带动更多的人,参加舞蹈学习和健身,大家的热情和积极参与,让社区的群众文化队伍越走越长,群众舞蹈越跳越火。

2.舞语——最原生态的社会生活

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之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和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进行情感、思想交流。罗湖区的舞蹈工作者,贴近社会,深入生活,岭南民俗风情是广东最有影响的艺术特色源泉,将岭南地方生活气息的原生态舞蹈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不断生活艺术化,创作出《荔枝情》、《粽乡时节》、《客家俏婶》、《耍禄仔》、《大鹏湾渔女》等一批舞蹈,这些立于舞台的艺术品,既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也让人们通过舞蹈了解了广东的民间文化,领略了岭南风情的美妙。而参加演出的社区群众和学生,在编练演出中展现了精神风貌,丰富了文化生活。

在舞蹈语言的运用上,虽然对原生态的动作也加以修饰和美化,但举手投足间,并非像学院派民族舞蹈那样,加入那么多纷繁的手段,而是始终保持着生活的原汁原味,举手投足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创编者不与欧洲人比华尔兹,不与俄罗斯人比芭蕾,不与非洲人比拉丁,也不与东方歌舞团比世界民族舞,而是立足本土,就地取材,以非常熟悉的南国热土上的劳动情节,生活情韵,选用渔女采蚝、哥仔收柚、妇人“修脸”、端阳系粽等生活化的元素,用艺术化的舞蹈语汇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作品,所演之处叫好声一片,专业舞蹈评委也给予很高的评价。编者和舞者虽然未经过专业训练,但立在舞台上的作品却如出水芙蓉,清香四溢。舞者的身韵是那么得心应手、自然得体、清新动人。群舞有这个特点:它重视整体的集体形象美,重视队形的巧妙变化,重视人物形象和情绪的变化,更重视风格、色彩的独特和新颖。群舞讲究整体合作,要讲究默契,很适合表现民族风格。

3.舞魂——最深切的人文诉求

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纯粹的模仿生活动作,或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和感染力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为粗俗的机械模仿和杂技式的技巧表演,从而丧失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罗湖区的群众舞蹈,正是抓住了舞蹈的精髓——人物情感和时代精神。在《客家俏婶》中,通过一群俏丽的大婶相互嬉戏,相互修脸,把女人的爱美天性表现得微妙维肖。女人,尤其是青春不再的半老女人,过去迫于生计,她们来不及“臭美”,现在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好了,生活好了,她们对美的渴望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采用祖辈传下来的古老方式,用一根丝线,按摩脸部,拔去汗毛,个个修得粉面桃腮。嬉戏舞蹈之中,人性中最深切的情感诉求得到艺术的宣泄。《耍禄仔》是少儿舞蹈,一片一片开过的金黄色柚子皮,用一根红绸丝串起来,中间点个灯,道具很有创意,看起来也很漂亮。大家平常吃柚子,没有想到会把这个柚子皮拿来做灯笼,上面还刻着小花。岭南就有耍碌仔的歌谣,客家童谣!以前小孩子都是点着灯笼走街串巷去玩的。这个舞蹈带有岭南特色。用这个传统情节编的舞蹈,对孩子们很有教育意义。这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舞蹈,很有生命力。也许,这就是罗湖区群众舞蹈作品屡屡感动观众、感动评委、感动社会,也因此屡屡获得殊荣的真正原因所在!

民众,生生不灭的舞蹈主体;生活,永不枯竭的舞蹈语言宝库;人性,永不泯灭的舞蹈艺术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