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与支护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与支护措施探讨

梁小旺

梁小旺邹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山东邹平256200

中图分类号:TU1

摘要:本文针对边坡失稳塌滑严重危及到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提出了对边披的正确认识,合理地设计、适当的治理,把边坡失稳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措施,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和边坡防护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处理;边坡支护;施工质量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不同地区有着鲜明的地址特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各地城镇化建设进展快速,这就需要在各种地质条件下进行基础建设,而有些地区比如山区、三角洲等原始地质条件不适于高层建筑的建设。因此,如何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案,以保证建筑的安全可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是指淤泥和淤泥质土,其含水分和空气较大,造成地基承载力较低,而且压缩变形量大,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换填垫层法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土层不能满足上部载荷的需求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置换掉这些土层。换填垫层法就是将一定深度的软土地层挖除,然后回填强度较好、压密特性低、没有侵蚀性的土或其他材料,并进行分层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换填地基法适用于中小工程,其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工期短、取材方便的特点。

(2)夯实地基法

夯实地基法是指利用打夯工具(如人工打夯、蛙式打夯、重力夯、强力夯等)夯击土层,使软土层中的水分和空气排出,起到加速土壤固结,提高土层承载力和土壤密度的作用。夯实地基法有重锤夯实地基法和强夯地基法两种。重锤夯实是利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体,重复夯击土层表面,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强夯地基基本方法与重锤夯击类似,但夯锤重量和高度要远大于后者。夯实地基法主要原理是动力压实,既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强度。

(3)振冲水冲法

振冲水冲法可用于深层密实地基,其主要工作流程是利用专门的振冲器,在潜水电机的带动下,振动器高速振动,同时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射流,在振动和射流的共同作用下,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中分批填入碎石或卵石等粗粒料形成桩体,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性的目的。振冲地基法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切小于20KPa的软土地基。

(4)旋喷注浆桩地基

粉旋喷注浆桩地基是深层搅拌法中的一种,其主要是指通过特制的机械一深层搅拌机,沿深度将固化剂(水泥粉或石灰粉等)与软土地基强制就地搅拌形成的水泥土桩。由于使用的固化剂为干粉,能充分吸收软土中的水分,对含水量相对较高的软土来说,效果比别的方法更好。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搅拌时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对周围建筑影响较小,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5)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是目前软土地基处理中使用较多的、较经济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石料、土料、其他建筑材料、货物等的方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通过堆载预压使地基土强度提高,减少了工后沉降,而且除了运输费用外不需要其他投资,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因此当工期不紧张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2.边坡支护措施

边坡一般是指具有倾斜角度的坡面或者基坑,一方面由于坡体本身重力及其他外力的作用,边坡会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另一方面,坡体土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有会阻止这种滑动。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趋势是平衡的,但是当某种外力作用导致这种平衡被打破即造成边坡失稳。边坡的失稳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施工过程中的边坡失稳主要原因是外界作用力对土层应力平衡的破坏。主要的边坡支护措施有抗滑挡土墙和土钉支护。

(1)抗滑挡土墙

滑挡土墙是目前整治中小型滑坡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抗滑挡土墙一般由抗滑桩和挡土板两部分构成,对于小型边坡,可直接在边坡下部活前沿修建挡土墙,对于较大型滑坡,抗滑挡土墙常与排水工程、刷土减重工程等联合使用。抗滑挡土墙主要包括:重力式抗滑挡土墙、锚杆式抗滑挡土墙、加筋土抗滑挡土墒、板校式抗滑挡土墙、竖向预应力锚扦式抗滑挡土墙等型式。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分析边坡的类型、工期需要、投资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挡土墙类型,以期达到边坡支护的同时,降低工程的建设费用。

(2)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技术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但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较晚。由于这种支护措施一般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完成,因此工程界形象的成为土钉支护。土钉支护是由被加固土体与放置在其中的土钉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组成。通过改良土体的力学强度及土钉在变形时提供给土体的锚固力,达到限制土体的变形,保持开挖面后土体的整体稳定的目的。

土钉支护工程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土钉沿孔道和与周围的土壤接触,形成一个网状复合体,通过置于土壤中的短而密的土钉体,并配合在土壤中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和土壤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土层本身的自承能力,形成一种类重力支挡结构,以弥补土壤拉伸剪切强度和脆弱性低,同时,改变了基坑或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以提高土壤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土钉支护用于基坑支护或边坡土体开挖时的典型做法是:①开挖有限的深度;②在这一深度的作业面上设置一排土钉,并构筑喷射混凝土面层;③继续向下开挖有限的深度,并重复以上的步骤,直至所需的深度,对于注浆钉一般是先钻孔然后置入金属钉体并注浆。其施工步骤必须遵循从上到下、分步修建,即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

3.结论

近年来,我国地基处理和边坡支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出现了很多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处理措施和方法。本文对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介绍,可以看出地基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石,同时在进行基坑开挖和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边坡支护重视,防止边坡不稳造成的危害,这都需要工程设计人员,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和边坡防护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牛志荣,李宏等.复合地基处理及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倪红,齐志宏,季林钧.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J],南京农专学报,2002.3(18):70-75

[3]沈珠江.桩的抗滑阻力和抗滑桩的极限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1992,14(1).

[4]张峰,杨生贵,杜建东.土钉支护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1999,15(2)

[5]张鑫,宋二祥.土钉支护技术现场测试及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199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