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疾控系统应急人力资源状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锦州疾控系统应急人力资源状况调查

周大伟1何继绥2范凯3

周大伟1何继绥2范凯3

【摘要】目的了解锦州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力资源状况。方法设计应急人力资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应急人员基本情况、学历、应急专业知识培训情况、应急演练,经费投入等5个方面。于2012年问卷调查1家市级、9家县级疾控中心共计143名应急人员,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市级和县区级应急人员中男女性别比为1.27:1(28/22)、1.06:1(48/45);平均年龄市级38岁、县区级46岁;学士学位及以上分别占72.0%(36/50)和31.2%(29/93);2011年市级应急人员100%接受了应急知识培训、县区级为39.8%(37/93)。锦州市疾控中心2011年举办了应急演练,县区疾控有4家举行了应急演练;本级政府2011年无应急经费投入,锦州市疾控2011年自筹3.5万元应急经费,举行应急演练的4家县区疾控自筹2.85万元经费。结论锦州疾控系统应急人力资源状况基本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需求,但市县两级应急人力资源差距明显,县区级应急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接受应急培训人员比例偏低;应急知识储备和更新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须加强对疾控应急工作经费投入,建立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的长效机制,树立长期建设理念,以“一案三制”为重点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疾控;人力资源;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屡屡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在社会上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的恐慌,成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关注的焦点[1]。SARS的肆虐、禽流感的暴发、甲型H5N1的流行等事件暴露出我国疾控体系在组织建设、人员素质、物质装备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同时也给疾控中心带来了发展和完善的新契机。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为了解锦州地区疾控系统应急人力资源状况,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锦州地区疾控机构应急建设提供依据。我们于2012年9-10月对锦州疾控系统应急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对象

采取普查方式,调查全市1个地市级和9个县(区)级疾控中心的143名应急人员。

1.2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应急人员基本情况、学历、应急专业知识培训情况、应急演练、经费投入等5个方面。采用问卷现场调查方式开展调查。

1.3统计分析

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发放问卷145份,收回有效问卷143份,其中市级疾控中心50份,县(区)级疾控中心93份,问卷回收率98.6%(143/145)。

2.1应急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10家疾控中心143名应急人员(地市级50人、县区级93人),调查显示应急人员中男性76人,女性77人,市级和县区级应急人员中男女性别比为1.27:1(28/22)、1.06:1(48/45);市级人员最大年龄5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38岁、县区级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46岁。各级疾控中心能从事现场调查处理的人数占编制数的比例为34.21%(143/550),其中市级市的比例是26.6%(50/188),县区的比例是25.7%(93/362)。尚未达到卫生部40号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中要求的各级疾控中心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数量的比例标准(设区的市级30%~40%、县级40%~50%)。不同级别疾控中心工龄10年以下和10年以上应急人员数量有统计学差别,市级应急人员构成比县区级年轻化,见表1。应急工作对应急人员的要求是综合水平,在地震、战争、化学品泄漏、核辐射等事件处理中,不但对业务水平有要求,而且对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心里适应能力有更严格的标准,应急队伍老龄化明显不适合当前的要求。

表12011年市县(区)应急人员工作年限

县(区)市级合计

10年以下(35岁以下)151732

10年以上(35岁以上)7833111

合计9350143

?2=5.98p<0.05

2.2应急人员学历构成

应急人员中硕士学位10人:其中市级9人,县区级1人。地市级应急人员学士学位及以上人员占72.0%(36/50),县区级应急人员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31.2%(29/93),详见表2。市级和县区级应急人员的学历构成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2011年市县(区)应急人员学位情况统计

县(区)市级合计

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293665

无学位641478

合计9350143

?2=21.85p<0.001

2.3应急人员培训

2011年,1个市级和4个(81.72%)县区级疾控中心举办了应急知识培训。2011年市级应急人员100.0%、县区级为39.8%(37/93)接受了本级应急知识培训;接受省级及以上级别应急培训的情况是市级62.0%(31/50),县区级32.3%(30/93)。培训的内容包括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应急检测、各类传染病应急处理技术、突发事件监测,其中最多的是传染病应急处理技术和突发事件监测。

2.4应急演练

锦州地区疾控中心、4家县区疾控中心2011年按应急预案举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占全地区地区疾控总数的50%(5/10),演练内容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部门是疾控中心的应急人员。

2.5.应急演练专项经费

本级政府财政对疾控中心2011年无应急演练经费的财政拨款。锦州市疾控中心2011年自筹3.5万元应急演练经费,举行应急演练的4家县区疾控自筹2.85万元经费,其它5家县区疾控中心无任何经费支持(拨款和自筹)。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锦州市疾控系统应急人力资源状况基本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需求,但市县两级应急人力资源差距明显。县区级应急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接受应急培训人员比例偏低;应急知识储备和更新有待进一步提高。演练内容单一,主要以传染病突发事件为主,参与部门主要是疾控系统,部门联动机制没有在演练中得到启动和实践。政府须加强对疾控应急工作经费投入,建立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的长效机制。

对策与建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财力投入,而且应树立长期建设理念[3],以“一案三制”为重点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针对问题重点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应急人员的学历和专业结构,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培训的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研讨等会议,以及进行应急操作分析等[4]。(2)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疾控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对疾控机构建立稳定、适宜的投入机制,进行资源优化调整,以保证各级疾控中心有序、有效地开展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参考文献

[1]叶冬青,查震球.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特点与应对新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1):1~3.

[2]代吉亚,宋铁,柳青等.广东省市、县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6):12~16.

[3]陈军华,吴群红,郝艳华,等.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建设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253-1254.

[4]陈胤忠,冯向明.由三起突发事件处置反思县乡卫生机构的应急能力[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4):284~286.

作者单位:1.2锦州市太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周大伟,男,51岁,主管医师,从事传染病防制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何继绥,男,50岁,主管医师,从事传染病防制及应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