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马艳凌蔡盛张晋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80例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为阳性的有73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的有39例;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有7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的有3例。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患者的病变情况来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34例单支病变者中出现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1例,39例多支病变者中出现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3例,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50-02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病发主要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导致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冠心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本文对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3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80例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的CAG检查凡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判定为冠心病。在这80例病患者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在35~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76±6.7)岁。根据上述判定标准将这8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两组,且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肌病、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急性心肌梗死等。

1.2方法

1.2.1心电图检查对这80例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保存2份以上不同时间段安静状态下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部分患者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状态记录下来。心电图ST-T段改变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2个以上导联的ST段在J点后的0.06~0.08s间的水平型或者下斜性压低幅度超过0.05mV;所有病患者均有2份或者2份以上不同时间段,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状况相同。

1.2.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挠动脉入路对所有病患者静息多体位的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不足50%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所有患者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以及右冠大分支狭窄情况进行评估,其中病变累及超过2个判定为分支定位多支病变,病变累及在2个以下为分支定位单支病变。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用t检验,两组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从CAG结果与心电图ST-T改变的结果来看,在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病患者当中,冠状动脉造影为阳性的有73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的有39例,占53.42%;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有7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的有3例,占42.86%。两组组间比较P>0.05,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

3.结论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导致血管腔阻塞或者变窄,从而使得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导致的心脏病。据悉,根据疾病病发情况的不同,病发诱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猝死。在临床上,又根据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将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种。

从导致冠心病病发的危险因素和诱因来看,据有关专家经调查和研究后表明,导致冠心病病发的危险因素又包括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其中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足够的运动和体力劳动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1]。据悉,除了人们熟知的危险因素和诱因之外,会诱发冠心病病发的因素还包括部分感染,比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看,冠心病患者会有典型的胸痛情况,尤其是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均能够诱发患者胸痛,通常这种疼痛感从胸骨后或者心前区开始,并逐渐向上放射到患者的左肩、手臂甚至影响到小指和无名指,这种胸痛感在患者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除此之外,患者的典型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这种胸痛是由冠脉痉挛所导致的,临床上把这种疼痛称之为变异型心绞痛。根据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将心绞痛进行分级[2]。除了典型胸痛之外,临床症状还可表现为猝死、发热、出汗、恶心、呕吐等,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能会以心前区不适、心悸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从冠心病的检查诊断来看,通常情况下,冠心病的检查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血液学检查、冠状动脉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成像技术等[3]。据悉,目前,对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的是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再加上以上检查方式进行辅助判断。

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否有意义,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心电图ST-T改变容易出现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反而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误导[4]。从上述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并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冠丽,韩彩莉,籍文强,刘刚.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4):88-89.

[2]张美华.心电图ST-T段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5):27-30.

[3]刘宗艳,魏冬云.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甘肃科技纵横,2016,45(7):86-87.

[4]宋志新.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