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式呼吸训练对上交叉综合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胸腹式呼吸训练对上交叉综合征的影响

杨雅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361003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者为市区范围内年龄范围为18-22岁的女性。通过网络社交的方式进行招募,所有学生均未受过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纳入标准为:(1)姿势评估:头部过度前伸、肩胛骨上提并前伸、胸椎曲度的增加1)眼角与耳上角的连线与水平面不平行;2)两耳垂所在冠状面位于两个肩峰的冠状面的前方;3)肩峰与头部正中面的距离左右不一致;4)肩胛骨与脊柱棘突的距离超过本体手指四指的宽度;5)颈椎C7-C1曲度间隙大于本体手指四指宽度;

(2)特殊实验

1)头/颈屈曲试验(Head/NeckFlextionTest)仰卧位,放松躯体,然后给予受试者指令“缓慢抬起头,向脚尖方向看”,阳性结果为:下颌前突,上颈椎过伸。

1.2干预方法

本实验的干预方案是通过查阅古、现代各种呼吸练习法后,筛选得到目前科

学认为相对高效的呼吸方式,即胸腹式呼吸训练法。

具体操作方法:体位:嘱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体位,屈膝角度90°。

言语引导为:“身体完全放松,慢慢吸气,随着气体吸入,腹部向四周打开,吸至最底部后,胸廓沿躯干的矢状方向抬起,保持2秒钟,开始呼气;呼气时,腹部先放松,然后胸廓放松,排出气体,完成呼气”。

肢体引导为:当受试者吸气时先将手放在受试者腹部周围,施加轻柔微弱的压力,引导受试者腹部向四周打开,然后将双手放在胸廓上方,引导受试者胸骨沿躯干的矢状面运动,将气体充盈。在受试者的呼气过程,引导受试者放松腹部,然后放松胸廓,排除气体完成呼气。

对呼吸气流的控制: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尽量控制深长、均匀。

呼吸频率:由于每个人的长期呼吸习惯有差异,身体状况也有差异,所以以受试者感觉舒适的呼吸频率范围内尽量舒缓。

干预频率与时间:每天于上午进行5组练习,10次/组,5天/周,干预时间为4周。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MicrosoftExcel2016,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各项指标训练前后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参数均以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将P<

0.05定义为统计学上显著,P<0.01定义为非常显著。

2研究结果

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期测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测试结果显示,TV显著增高,其它项目无显著变化。实验组测试结果显示MVV与TV有显著增高,其它项目无显著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MVV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项目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MVV有显著增高,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MVV是在1分钟内以尽可能更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即1分钟内的最大通气量。但是由于被测人员长时间增大呼吸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过度排出,降低动脉血和脑脊液的PH值,进而造成呼吸抑制,所以测试MVV的过程中并不会直接测定1分钟的最大通气,而是通过测定15秒或12秒内的做大通气,然后进行换算。MVV是单位时间内以极大的呼吸幅度和速度完成的,属于动态指标。MVV的大小与呼吸肌力量和气道阻力均相关,可以综合评价肺通气功能储备量,是肺功能指标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对于MVV值出现的的显著性增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胸廓形态、呼吸肌功能、气流通道的通常程度和肺组织的变化。

上文已阐述,静态姿态的异常会影响“灯笼”形的胸廓的形态,进而会影响呼吸功能,本实验的胸腹式呼吸,不仅仅锻炼了相应的呼吸肌,也通过引导胸部展开,利用肋间肌进行正确呼吸,使“灯笼”形的胸廓得到提升。因为这种姿态的纠正属于神经控制类型的改变,更易于其它结构方面的改变,所以呼吸习惯的改变,改变胸廓形态,进而改变通气功能的可能性较大。

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对于本实验使用的胸腹式呼吸,虽然人类膈肌内的肌梭很少,甚至缺如,由其引起的牵张反射较小,但是首先被激活的是膈肌,膈肌被最大程度地激活,对于膈肌的功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肋间肌内的肌梭比膈肌内更多一些,其数量排序为:肋间外肌外侧部>肋间內肌肋间部>肋间內肌胸骨部;上部肋间肌>下部肋间肌。由此可以看出,总体外部肋间肌肌梭数量大于内部,上部大于下部,当改变呼吸姿态时,上部和外侧的肋间肌将会被首先牵拉,激活其内部肌梭,促进其收缩,增强呼吸运动的动力。当完成MVV测试过程中,由于需要被测人员进行最大用力的快速呼吸,强度较一般呼吸更强,所以需要辅助呼吸肌的辅助进行。对于MVV测试值的增加,肋间肌具有一定的贡献。辅助呼吸肌原本是在机体遇到通气困难的情况时,临时代偿辅助呼吸的肌肉,每一块辅助呼吸肌都有其相应的肢体或躯干运动的功能,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功能转变,使其长期不间断地完成呼吸功能,这会超出其功能能力,造成疲劳,甚至损害其结构。由于不恰当肌肉的激活,这也会影响呼吸的效率。所以通过加强固有呼吸肌的功能可以减少代偿,增强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