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全管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机电安全管理浅谈

赵文萃

身份证号码:13233119810420xxxx

摘要:机电安全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搞好机电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安全生产机电安全管理的正确认识,加强机电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电;安全;管理

1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建设职工生命健康通道。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在各类事故的全球产量每年约为2亿5000万,平均每天68万5000,2万8000元每小时,每分钟475.6,从劳动事故和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110万。众所周知,机电安全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密切相关,机电安全管理松懈往往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现实,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机电安全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保证员工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建立坚强的国防。

1.2是构建OHSMS18000标准体系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

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和经营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标准化、法律化。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推动下出现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一体化(OHSMS18000)要求各国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效增长,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工作,重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职业病人数居世界之首;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因而,我国必须顺应国际趋势构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毫无疑问,加强机电安全管理促进管理标准化是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应有之义。

2目前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机电安全管理理念落后

安全和生产之间相辅相成,安全是生产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生产为安全提供基础。然而很多管理人员意识不到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总是认为生产至上,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作出错误决策。当企业的机电与生产发生冲突时,管理者为了确保生产,要求机电设备超时、超负荷、带隐患运转。

2.2机电设备投入少,老化现象突出

部分企业贪图眼前利益,使旧的机电设备超期服役,而不愿意投资购置新的机电设备。另外,维修资金的不足,加速了设备的老化速度,减少了使用寿命。这样,一方面会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另一面由于老化的机电设备存有安全隐患,可能会诱发安全事故,对企业的经济、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2.3目标不明确,得不到有效执行

一些管理者制定机电安全管理目标时,往往拍脑袋决策,问题百出:(1)制定的指标缺少充分依据和可行性论证(2)未能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和切实的指导作用;(3)目标指标不具体,分解性差;(4)目标不能充分体现“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且目标指标及其实施过程难反映实际安全工作状况

2.4事故调查研究不完善

可以将我国一般企业的做法与具有安全代名词的杜邦公司进行对比

(1)事故的概念和调查统计的范围不同。杜邦把像碰撞、滑到、划伤、违反禁令等均作为事故;而我国只把危害较大的事件定位事故,如机电设备爆炸,触电死亡等;(2)在事故调查中,我们侧重于责任和处理,杜邦更重视原因分析和预防;(3)杜邦的事故报告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报告,我们的报告更倾向于警示意义上的通报;(4)长期的事故统计研究我们还没有真正进行,而杜邦对其200年来的各类事故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并形成强大、有效的安全资源。

2.5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仍需要提高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员素质令人堪忧,集中体现在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方面。工作态度方面,一些管理者认为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是辅助工作,可有可无,这非常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专业技能方面,机电安全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然而,现行的操作规范和执行标准没有明确的说明,这样管理人员必须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操作执行,所以会不可避免的存有偏差。

3构建科学的机电安全管理体系

3.1树立机电安全理念

心态安全是机电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机电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3.2机电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

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3.3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员工安全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人员的方法。在过去,管理者们所掌握的“违规”更依赖于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诚然,批评和罚款可以使非法工作者的思想被触动,但只有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人管理方法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简单粗暴,容易造成员工伤害、怨恨和心理的安全管理,使经济处罚有效降低。为提高管理效果,管理者应注意运用柔性管理,严格执行刚性制度。如在基本单位会议室设置“违规警告台湾”,让非法指挥和经营者站在舞台上,将非法和破坏后,以促进其自我反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者要发挥表率作用,在生产条件不安全、危害职工健康的情况下,不得盲目指挥或者进行非法经营。尤其是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时,首先要保证员工的安全。

结语

我们必须牢记“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只有我们认识到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建立机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机电设备更新投资。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默,杨良.浅谈建筑企业机电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12(3).

[2]张文平.浅谈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学之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