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思维

/ 2

抗感冒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思维

王秀琴

王秀琴(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逊克农场第四管区卫生所15009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203-02

【关键词】感冒合理用药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卡他性炎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感冒药物治疗主要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止并发症。如何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要求以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为基础,全面掌握病情、患者以及药物的情况,因病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1充分考虑病情

感冒的病情特点包括感冒的病因、症状和并发症等。在感冒治疗用药时,首先要掌握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用药。

1.1病因

感冒一般由病毒引起,主要为鼻病毒、冠状病毒、肠道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其中后三种病毒是儿童感冒的常见病原[1]。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因此,未合并细菌感染的普通感冒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

1.2症状

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瘁和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音嘶哑、轻度咳嗽等。感冒的治疗为对症治疗,例如病人只是卡他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可仅用缩血管药和抗组胺药即可,不必使用含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抗感冒药。

1.3并发症

感冒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鼻窦炎、咽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粒细胞减少、肾小球肾炎等。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调整原治疗方案。

2掌握个体化用药原则

即使患者病情相同,临床用药也应有所不同。因患者的生理特征、伴发症、伴随用药、药物过敏史和其它不良反应史、人文背景等亦不相同。

2.1年龄、性别

婴幼儿应尽量避免应用含咖啡因和伪麻黄碱药物,因其易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发生惊厥等。儿童亦应避免应用阿司匹林,其会引起雷氏综合征和肾脏损害。儿童应用片剂而不用溶液剂造成剂量分割困难,不易控制剂量。老年人因吞咽困难,应避免服用颗粒很大的片剂。

2.2妊娠、哺乳[2-3]

孕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可能致畸胎(如阿司匹林、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对胎儿有毒性(如可待因、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或使产程延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药物)。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应用抑制乳汁分泌(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金刚烷胺)或影响接受哺乳的婴儿的药物(如吲哚美辛、金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伪麻黄碱、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特非那定、可待因、咖啡因等)。

2.3伴发症

感冒患者可能原患有COPD、哮喘、心脏病、风湿病、类风湿疾病、艾滋病、肝硬化、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各种疾病。对于这些患者应考虑既往疾病情况,并注意原有药物的服用情况,避免所用药物影响其疗效。

2.4药物过敏史及其它不良反应史

每位临床医师在用药前都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或其它不良反应史。

2.5人文背景

药物治疗决策中,医师不仅应考虑患者的病情特征,还应考虑其职业、文化、民族、宗教、经济、价值取向等人文背景,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个体化、经济用药。例如司机、高空作业者、精细工种操作者工作时间内使用含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成分的感冒药,可能因嗜睡发生意外。

3符合药学之理

感冒药主要由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组胺药、缩血管药、镇咳祛痰药、抗病毒药这几类药物组方。熟悉感冒药中各种成分的适应症、禁忌症、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剂学、药物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合理用药的必要前提。

3.1适应症及禁忌症

应熟悉所用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禁用吲哚美辛,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伪麻黄碱,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3.2药剂学

病情较轻的患者在治疗中可口服片剂、胶囊、冲剂、糖浆等;患者呕吐或意识丧失,可选择栓剂直肠给药,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及肝脏对药物的首过作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可滴鼻剂鼻腔给药等途径。重危昏迷患者反应差,无吞咽动作,可鼻饲给药。

3.3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涉及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排泄等。这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决定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药物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等。如对乙酰氨基酚90%~95%在肝脏代谢并且中问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3.4药效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青光眼患者服用含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复方感冒药属不合理用药,因为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有抗胆碱作用,可增高眼内压,可能引起青光眼加重。

3.5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应尽量详细的获知患者既往用药情况,曾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再次发生。

3.6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可能的药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硫酸苯乙肼应避免使用含右美沙芬的抗感冒药,两者合用有高热和致死的可能[4]。

3.7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指在用药过程中通过观察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和血药浓度监测等考核疗效,发现不良反应和评估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推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如在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中不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多汗、少尿等症状,不注意巩膜、肝区体征,不注意肝肾功能属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史亦丽.感冒药的合理选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6(1):24-28.

[2]许青,吕迁洲,蔡映云.特殊人群感冒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4):243-244.

[3]袁颖,蔡映云.难治性感冒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药学服务与实践.2006,6(6):436-439.

[4]王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常用药物及食物的相互[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1,22(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