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完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

刘芳张敏

刘芳张敏(南丹县中医院护理部广西河池5472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255-02

【摘要】目的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方法按照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管理要求,自行设计流程。结果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可提高护理人员在各个环节中识别患者身份准确性,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患者核对身份确认流程护理安全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患者身份识别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检查用于正确的患者。据文献报道,护理人员因未查对或未严格查对而导致的差错比较常见[1]。为保证患者安全,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核对的意识和行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于2011年1月进一步完善了患者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后实施,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应用该流程确认患者身份,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全年我院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42例,其中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的护理用药差错为25例。2011年1月至今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107例,未有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的护理用药差错,保证了护理安全。

1.2方法

我们采取了流程设计、培训指导、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价四个步骤。

1.2.1流程设计

按照“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集思广益,到每个科室护士例会上收集意见,由各科护士长归纳总结后上报护理部,制定出如下流程图,见图1。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1.2.2培训指导

开展规范流程的培训,为改变全院护理人员旧的查对观念与工作习惯,在流程实施前在院内开展新修订查对制度相关知识及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的培训,让全体护理人员掌握规范流程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及临床中如何正确执行,从思想上接受该流程识别方法。

1.2.3实施流程及效果评价

全员培训后开始在医院内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科室质控小组及护士长加强了监管和指导,若发现未按照要求进行核对时立即指出、纠正。同时将流程知晓与执行的情况纳入每月护理质控评价系统进行监管。护理部质控员不定期到科室检查护理人员在各个环节执行的依从性并强化。对质控结果发现存在问题在每个月的质控反馈表上进行点评,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与意见。

2结果

作为基层医院,患者身份正确确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护理环节,建立一套规范的、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对流程,让护理人员都有一个参考标准。我院在实施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以来,有效地保证了在各个护理环节对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性,保障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许美芳,叶志弘.住院病人身份管理模式现状及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