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李洁

李洁(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潘三医院影像科232096)

【摘要】B型超声波扫描仪在临床诊断胎儿是否存活,准确估计胎龄,胎盘位置及成熟度、羊水量,胎儿在宫内发育成长情况等都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方面更为有效。

【关键词】B超产前诊断应用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25-02

产前检查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异常情况,这对降低围产期胎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超被列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检查方便,且准确率高,还可为产科临床提供有诊断价值的依据,因此,目前已成为及时发现胎儿异常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在产科检查中,B超检查有直观、简单、准确、无痛苦的优点,不过,B超检查也并非尽如人意,也有其适用范围不到之处,所以我们应客观的看待。

1B超在产前诊断方面应用

1.1检测多胎妊娠:临床实践证明,B超对多胎诊断率是很高的。假如为多胎,可以监护胎儿的生长发育。假如为二胎或二胎以上,可在B超监测下实行减胎术,确保胎儿成活率的提高。在羊水穿刺时,B超能确定胎盘的位置,避开胎儿,选择进针部位,确保羊水穿刺成功。对于神经管缺陷儿的发病率高的地区,B超可诊断无脑儿、脊柱裂、脑积水,及时避免神经管缺陷儿的出生。

1.2检测胎儿的内脏及骨骼畸形:胎儿在母体里如果出现发育不全或畸形的情况,如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畸形、各种骨骼发育不全,还有脐疝,内脏外翻等都可通过B超诊断出来。

1.3为流产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一般来说,正常妊娠5周时,宫内就可看到圆形的胎囊,6周胎心搏动清楚。假如胚胎发育不好,胎囊不完整,胎心消失或无胎等,B超能正确诊断提示流产。当所有妊娠中宫内发育迟缓占5%~10%。这类妊娠的围产期死亡率比正常高三倍,因此,可以通过B超早发现及早纠正。所以B超对产前诊断有很大帮助,是产科医师必不可少的检测工具。

2B超检查的局限性

2.1可能造成图像失真,导致误诊、漏诊。利用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特性,于相互作用后的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医学信息,在超声成像过程中所造成的图像伪差主要有几种:与超声传播中某些物理特性有关;与仪器质量和调节因素有关;由人体组织内某些正常结构与生理因素所致;超声诊断仪使用的导声介质—超声耦合剂的质量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因素均可能造成图像失真,导致误诊、漏诊,因此,B超诊断准确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

2.2B超图像为断层形态。许多人认为,做B超检查可以直观看到胎儿的任何部位,所有异常均能检出,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B超所显示是所在部位的胎儿组织,脏器的断层形态,不仅需通过显示的图像去辨认,还要结合操作的手法、仪器分辨率、胎儿在宫腔内的位置、妊娠的时间、羊水量的多少等综合判定。因而在优生检测项目中,对于畸形儿检查的结果并非百分之百准确。

2.3双顶径测量值推算孕周不准确。一般来说,临床推测胎龄的方法是根据末次月经、临床症状、宫底位置推算。应用B超估计胎儿发育情况和推算胎龄的方法较多,通常以测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孕周,但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变异和范围误差。20孕周,误差约为1~2孕周;20~30孕周误差约为2~3孕周;30孕周误差约为3~4孕周。头型变异较明显,同一孕周的胎儿因其头型不同而导致双顶径测量值差别悬殊较大,因此,不要错误认为B超检测出来的双顶径估测的孕周就是准确的,应结合临床表现。

因此,胎儿畸形的类型,羊水量子的多少,胎儿在宫腔内的位置,妊娠时间,B超最大推测深度等均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在妊娠中期部分畸形儿只有在胎儿位置恰当、羊水充足、胎动活跃时才能显示出来。而在妊娠晚期,由于胎儿屈曲,羊水量少,确诊胎儿肢体异常往往很困难。一般在28孕周,一次超声难以确诊胎儿异常或畸形时,可以随诊定期观察,因为胎儿的大部分疾病是进行性的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发展。不同孕期的B超检查所检测的内容有所不同,在妊娠中期羊水较多,观测胎儿肢体发育情况效果最佳,部分胎儿脑积水在妊娠晚期才能检查确诊,而胎儿唇裂待胎儿6个月以后才能检查,应根据胎儿异常情况和妊娠时间定期观察B超不能检出所有胎儿疾病和异常,只是筛查部分畸形儿,降低畸形儿出生率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

3讨论

产前B超检查固然重要,但要求妇产科医师首先要了解B超的检查范围和特点及有关的注重事项,否则,会导致过分依靠B超而发生一些严重的后果。在宣传B超性能和特点时,也应避免用夸大其词的语言,要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以避免误导患者。在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后,做出一个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

[2]富金山,左文莉.全身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

[3]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