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砼路面损坏分析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水泥砼路面损坏分析及防治措施

周平桃

茂名市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抗压、抗弯、抗磨损高稳定性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在交通重荷载、超载、水毁及自然环境等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路面使用性能下降,也给养护和维修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本文根据水泥砼路面中常见损坏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水泥砼路面;损坏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增加及沿线水文地质、气候、施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路面投入运营不久就出现损坏,影响了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水泥砼路面的损坏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较难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采取针对性的处治对策,以保持道路设施的功能正常使用。

1水泥砼路面的损坏类型

水泥砼路面损坏可分为: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和表层类四种类型。断裂类主要指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表层类主要指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2水泥砼路面损坏原因分析

2.1设计方面缺陷造成水泥路面损坏的原因

设计时对交通量预测计算不够准确,基层、面层设计厚度偏薄,设计时当量轴载由于按标准车型额定载重进行换算,而近几年来交通量迅速增长,超载超限车辆不断增多,这种设计轴载与实际不符,这样会影响水泥路面的寿命。

2.2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多数分布在路基填挖结合处,高填方路段及路面与桥涵的交接路段。因为路基的不均匀下沉导致路面的沉陷,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形成错台、唧泥、渗水,导致板断裂和破碎。

2.3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强度不足

作为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首先要求强度高,整体性和水温稳定性好。二灰基层的强度本身不是很好,加上基层施工拌和不均匀,压实不够等原因易造成基层形不成板块,局部地方松散,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混凝土面板板底的拉应力增大,甚至车辆超载超限,致使混凝土板可能产生过大的荷载应力而造成破坏。

2.4水是形成损坏的主要原因

近年水泥路面的横缝均是采用沥青灌缝,纵缝为施工缝不灌缝,路肩盲沟排水的设施基本没有设置。特别是“先行工程”建设期间对水泥路面性能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排水设施配套不到位。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2.5超载超限车辆的反复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车量的不断增加,加上绝大部分车辆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大梁等,超载现象屡禁不止,造成混凝土面板板块疲劳,形成断裂和破碎。

2.6养护不到位,加剧路面损坏

养护灌缝不及时,水泥路面缩缝、胀缝、施工缝,施工时基本上是用沥青灌缝,使用一般2―3年的材料自身老化松脱,如果不及时填缝料更新,雨水渗入,破坏基层和垫层,造成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原“先行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够余留排水设施不完整,导致边沟排水不畅积水,由于养护资金不足没能及时进行完善排水系统,也会导致路面提前损坏。混凝土板早期一些损坏处理方法不当不及时,如混凝土板断裂、板角断裂、错台等损坏处理不及时,只重视处理严重损坏而忽视对板裂缝封水处理,使路面水渗入,加剧其他损坏的产生。

3.水泥砼路面损坏预防措施

3.1设计阶段

(1)路基设计要对软土路段的土基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路面结构设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车辆超限超载、多雨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设计理论厚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基层的厚度,并选择水稳性较好基层。

(2)砼路面配合比设计,要用一个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作为骨架,用另一个连续级配的细集料填隙,从而形成一个既具有高密实度,又具有高内摩阻力的密骨架结构。

3.2施工阶段

(1)路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填料,控制填料松铺厚度和粒径,土石要均匀混合,路基要形成一定的横坡度,排水要顺畅,含水量尽量接近或达到最佳含水量,使路基碾压密实,强度均匀,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

(2)基层施工要选用合格材料,要严格控制基层顶面平整度、横坡度,以确保水泥砼板厚薄均匀,减少砼板与基层顶面的摩阻力;厚度和压实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使路基具有足够强度;严禁使用松散材料处理基层不平整表面或标高。在水泥砼浇筑前应先检查基层强度,只有强度(弯沉值或回弹模量)及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砼面板施工。

(3)水泥砼面层施工在原材料的选用上要确保质量,水泥与集料必须符合公路技术规范要求,粗集料要分级后混合,严禁使用统料;细集料细度模数要达到中、粗砂的要求,且含泥量不超标准。

原材料拌合前要测定砂石料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和水灰比,合理使用减少剂,搅拌要均匀,塌落满足要求。尽量缩短砼的运输距离和出料高度,以免砼产生离析现象。模板要采用钢模,高度与砼板厚度一致,立模要坚实,采用适当措施,防止模板底部漏浆。砼混合料摊铺要平整,振捣要充分、密实,并不能过振。抹平工序非常重要,操作人员要在空架设置上进度抹平,切勿直接蹲在砼板面操作,砼板平整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在气温较高时施工砼板,表面修整要及时,修整过程要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硬化后要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

(4)施工机械,先进的机械设备是水泥路面的质量保证。砼路面施工尽量采用先进的、具有自动进料计量的较大型机具设备,并配备齐全。严禁使用淘汰的小型机具。

3.3养护阶段

(1)接缝养护是水泥砼路面养护重点,接缝料脱落或丧失后,应及时得到填补,要积极探索新工艺,采用新型材料进行灌缝作业。经常清理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系统良好,及时排除路面雨水和积水,使路基不会处于长时间浸泡,保持良好使用状态。

(2)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管理力度,使超限超载车辆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减少行车对水泥砼路面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4水泥砼路面损坏维修技术

4.1裂缝处治技术

灌缝材料有环氧树脂类、聚氨脂与改性聚氨脂类、烯类及沥青橡胶类。环氧树脂类灌缝材料有耐热、活性高、内聚力高、粘附力强,收缩率较低等优点,但它本身延伸率低,脆性大,因此需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加入低分子液体改性剂、增柔剂、增韧剂等。常用的改性环氧树脂类材料有聚硫改性环氧灌缝材料,双组分快速固化灌缝材料。

4.2错台处治技术

对出现错台的板块,先采用压浆调整,恢复平顺,调整后仍有高差,且错台量小于l0mm,可用建筑磨平机打磨掉高出的部分或人工凿除高出部分,凿除(打磨)宽度一般为l0~30cm。错台量大于l0mm的,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衬平,衬补长度按高差的l~2%:也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层修补.修补前应用钢丝刷将原路面清理干净。

4.3非结构性病害处治技术

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处理厚度应大于2.5cm,施工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其配合比为水泥:砂=l:2,用J6型胶液拌和至均匀稠度,在清洗干净的混凝土表面涂上IV型超早强界面剂,待稍干后,将聚合物砂浆均匀摊铺在路面上,厚度在15mm以下,抹平、整形、拉纹、养生8h,即可开放交通。

4.4脱空板处治技术

路面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破碎板几乎都与板底脱空有关:即使一些当时看来既没有破碎又没有裂缝的板块,其板底仍可能存在脱空,这种病害罗隐蔽.但其危害性却非常之大。在路面修复中,若脱空板若不处理,即使加铺层达到20cm以上,也无法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5结束语

总之,水泥砼路面出现损坏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损坏程度不同,处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对水泥砼路面的损坏进行预防,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需要我们在在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各方面增强质量意识,积极采取各种处治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坏的发生,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正常营运。

参考文献:

[1]张雄涛,林军华,荣克明.浅析水泥砼路面破坏成因及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1-01-28.

[2]娄伟,孙彦涛.浅谈高速公路水泥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