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郭金凤方娥仙(通讯作者)

郭金凤方娥仙(通讯作者)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肿瘤内科常规资料查证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以来我科恶性肿瘤患者56例进行调研,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68%(19/28)显著低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0%,(27/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Karnofsky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提升中的应用成效显著,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实践知识知晓率,且在Karnofsky评分增加上具有显著对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传统护理模式;肿瘤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82-02

肿瘤内科多收治头颈、乳腺、肺部、腹部、妇科恶性肿瘤等内科治疗患者。出于人类“恐癌”心理影响,患者多“过分忧虑”,对疾病治疗无益。肿瘤内科患者传统护理模式以住院护理为主,多不能从治疗根本上提升患者生活生存质量。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有计划的在护理实践工作中,就患者基础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经验总结和实践修正,在患者心理上形成临床治疗雏形,并针对性的改善患者治疗状况[1]。临床一度证实,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实践中应用成效显著,并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正确认知,并大大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采用肿瘤内科常规资料查证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以来我科护理肿瘤内科患者56例调研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

1.1遴选并对比

采用肿瘤内科常规资料查证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以来我科恶性肿瘤患者调研资料,纳入标准:头颈、乳腺、肺部、腹部、妇科等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伦理学会和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失访者和配合无效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观察组)年龄37~75岁,平均(55.2±1.1)岁。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患者年龄38~74岁,平均(55.1±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在病变程度、疾病类型、放化疗药物选择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

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围治疗期护理。

循证护理为:(1)探寻护理管理现状。包括肿瘤内科患者疾病治疗现状,总结性的采取护理计划并在实践中进行引导和改善,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在治疗过程中将最新病况及其《肿瘤学》相关知识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在实际护理中进行积极改进,借以构筑和谐的护患关系[1]。(2)护理指导中对肿瘤常规知识进行宣教和解释,包括治疗前进行相关治疗的宣教和解释工作。尤其是化疗、放疗时的精神开导,及其如何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紧张、恐惧、消极的精神状态,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因化疗反应致体虚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给予耐心细致的生活护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控制探视人员、做好保暖及其预防感染工作等;做好病情观察和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神疲乏力、出血、脱发等反应)的及时处理;静脉给药治疗时注意事项等工作。(3)评估患者基础护理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护理人员将最佳最新的护理提供给患者,以便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做好后续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使其通过系统的指导获得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管理,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实践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将考核结果进行统计记录。

1.4统计处理

所有计数数据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运用流行病学统计程序Epidata2.0版及EPINFO2000版统计软件包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68%(19/28)显著低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0%(27/28),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实践中,应用循证护理方式,是提高护理管理成效,实现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也是患者护理实践中有别于传统护理的科学护理方法[3]。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普外科护理中起到良性的效果,且利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印象改善,在实践中整体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并综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4]。

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上,护理工作投诉率和护理错误发生率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6]。

本研究的结果还证实,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68%(19/28)显著低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0%,(28/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Karnofsky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来讲,肿瘤内科循证护理措施的开展,作为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卓有成效。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提升中的应用成效显著,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实践知识知晓率,且在Karnofsky评分增加上具有显著对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星,周筱琴,朱霆,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及不良情绪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98-100.

[2]蒋丽雅.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心理生,2017,23(4):149-150.

[3]王芳,陆红梅.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5(36):162-163.

[4]韩红军.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46-47.

[5]顾敏.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4):164-165.

[6]陈爱云.循证护理干预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7,(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