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民间野灶头游戏——记后塍幼儿园大户外游戏之野灶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童年的回忆——民间野灶头游戏——记后塍幼儿园大户外游戏之野灶头

陈彩娥

(苏州市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江苏苏州215631)

摘要: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里现像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一种实践参与,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眼体验实践。

关键词:游戏;材料来源;生火探寻;浓烟启示;品味成功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里现像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目前好多的幼儿园都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户外游戏活动场所,我想或许就是要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玩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初衷吧。

一天中午,我带孩子们到生态园散步,突然一个孩子问:“老师,这么多的玩具,都是让我们玩的吗”?看着好多的游戏玩具,孩子们问题一大堆。另一个孩子说:“你看门卫的警察叔叔用砖搭积木呢,他搭的是圆的城堡,还有一个门呢。”其它小朋友的目光随着他的指点看了过去,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辰辰小朋友说:“那是野灶头,可以烧饭吃的。奶奶告诉我的。”“真的吗?可以烧饭?老师什么时候带我们来玩野灶头啊!”孩子们那期待的眼神引起了我的共鸣。

(一)野灶头之材料来源

曾几何时,梦中回忆着自己儿时和好伙伴一起用几块砖搭成一个简易的灶台,上面放个破旧的铁锅,捡来一些柴火,偷偷地将毛豆夹放在锅里,胆大的男孩子从家里“偷”来火柴,开始煮着吃豆子。那美味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孩子们,明天是星期二轮到我们班玩野灶头游戏了,你们想烧啥好吃的?”我提醒孩子说。“啊,真的吗?是不是只能一半的孩子先玩,还有的孩子到星期四玩啊?”孩子们问道。看来孩子们对大户外游戏的程序还是很清楚的,每一次玩到新游戏的时候总是那样的情绪高涨。经过商量大家决定先煮山芋、玉米、芋头,并且是每组的孩子们自己商量好从家里带到幼儿园来。食材有了,还有用什么材料来煮呢?这时班里的乐乐说:“我看见过电视里说,在野外的时候可以捡来树叶、树枝等来烧的,我们的生态园里不知道有没有,我们明天和小伙伴一起捡就是了,要注意的就是只能捡干的,湿的烧不着。”“还有装牛奶的盒子也可以当作燃料的、还有干的草、树枝。”就这样凭着孩子们积累的初浅生活经验,需要的材料貌似很快得到了解决,就等着活动的来临。

俗话说得好“只要有兴趣,没有办不好的事情”。瞧!无意中的饭后观察,无意中的说话聊天,解决了我开展大游戏活动的诸多烦恼。

(二)野灶头之生火探寻

现代高科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顺致有的时候孩子们比大人还厉害,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火就是其中之一,需要火的时候,孩子们知道只要用打火机,但是在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丰富一下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升。

“孩子们,煮烤食物需要火,我们从那里拿火啊?”我问道。“没关系的,明天我问爸爸拿打火机,带到幼儿园来就可以了”。墨墨孩子很慷慨地说。“如果不能带打火机来,我们怎么样取火呢”?我又说道。这下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办了。突然有一个孩子说“老师,是不是很用力地摩擦会有火”?我呆在那儿看了看这孩子,明明没等我说话又说开了:“上次老师让我们玩摩擦起电,就是用尺子在头上摩了以后就可以吸起纸屑,摩的时候我摸了摸尺子会变热的,于是我想想如果摩的时间长了会不会有火啊。”这个答案太出乎我意料了。于是我说:“你说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很久以前,还没有打火机的时候,古人是怎么样取火的”。我在网上搜了好多古代取火的方法:1、钻木取火法2、火石取火法3、刨子取火法4、弓弦钻木法等等。小朋友们看得非常认真,有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说:“哇,真厉害。”

一个小小的取火话题,让孩子们无意中收获到了不是高科技时代的取火方法,我想这或许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吧。也或许将来在孩子的生活会有所帮助。

(三)野灶头之浓烟启示

烟为何物?烟会呛人,会使人难受,孩子们想起了防火演练时的情景,捂着鼻子弯着腰,但当孩子们真正碰到烟的时候又会有那些想法呢?

玩野灶头游戏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这天我和孩子们拿着心爱的食材(山芋、玉米、芋头等)和燃烧材料(牛奶盒、纸、火钳等)走到场地,有三只野灶头,孩子们问:“老师我们分三组吗?老师我们在中间的一只灶头烧吧,边上的那只不好看,漏的(两只是用水泥涂好的好看点,一只是用砖搭漏空的)。”于是孩子们自己分好工,有的孩子负责洗食材,有的负责捡树叶,还有的负责取火。热血沸腾地各自干好自己的活。老师把他们把两只野灶头的火点着了,孩子们兴奋起来,捡来了好多的树叶,塞到了灶台里,一会儿中间的野灶头的灶台下浓烟冒了出来,有几个孩子说:“不得了啦,呛死了。”又转眼看看边上的一只野灶头,烟倒是也有,但明显比中间的少,烟从漏空的地方飘出来,有好几个孩子已捂着鼻子走远了,边走边说为什么漂亮的野灶头烟多,不漂亮的烟少啊?仔细看了一下漂亮的野灶头里的烟是从放柴火的地方出来的,而漏空的野灶头里的烟从四面八方飘出来,这样里面的火就旺多了。

原来是漏空的野灶头烧起来好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倒是为啥呢?孩子们好奇地问了起来,有的孩子说,烟多要装全油烟机,也有的说在外面不要的。更有的孩子说:“是不是捡的树叶潮了,烧不着才会烟多的”。一边串的问题,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回到活动室后一起讨论,积累经验,最终成为我们微课程的话题来源,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资本。

(四)野灶头之品味成功

做任何事情人们总有一个期望那就是成功。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产生喜出望外的激奋心理,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又使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即形成“成功——自信——又成功——更自信”的良性循环,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成功强化效应”。

第一次野灶头游戏在孩子们期盼中顺利开展,在活动中马上揭开成果。“老师,煮了这么长时间山芋它们熟了吗?”孩子们看着四周冒烟火的灶头兴奋地问。“把锅盖掀开来看看。”几个顽皮的男孩子伸手想去掀锅盖,几个女孩子说:“很烫的,还是让老师来开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手里垫了几张纸开了锅盖。孩子们围了上来大声说:“哇好香啊,里面的水也烧干了,应该熟了。”边自言自语边咂着嘴巴。很想尝尝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劳动成果。于是,我和另一个老师一起把煮好的山芋等放在盆里带回了活动室。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等着品尝,另一组没有参加的孩子们也一个个地看着香香的食物,不停地问:“下次是不是轮到我们一组去玩了,我们也要去玩野灶头游戏,到时我们也商量一下煮啥好吃的。”“真的很香耶,比我们家里煮的好吃,下次还在玩。”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尽管很累我也笑了。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一种实践参与,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眼体验实践。为此后塍幼儿园本学期为中大班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户外空间和户外主题游戏,有纯玩游戏,益智游戏、体验游戏、探险游戏等等……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漂亮的探险攀爬组合,孩子们自已装饰绘画的好多的牛奶盒、各种各样的赛车、转盘等成了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乐场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

作者简介:陈彩娥(1968年—),女,汉族,江苏张家港人,大学本科学历,张家港后塍幼儿园任教,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