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探究

吴厚群

(湖南省长沙市融城医院410008)

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检验科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500例血液样本,分析检验结果以及影响血常规检验可靠性、准确性的因素。结果血小板:静脉血的远比末梢血的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静脉血的远低于末梢血的,差异突出,P<0.05。结论检验血常规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采血过程,定期对末梢血以及静脉血的检验情况进行矫正,提高检验血常规的可靠性、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结果;可靠性;准确性

血液内的细胞包含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对上述细胞的分布、形态、数量、血红蛋白量等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师诊治患者疾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血常规示检验科最常用的一种检验项目,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将血常规的检查做到尽善尽美,实属不易[1]。本文笔者为了研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故抽取我院检验科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500例血液样本查究,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检验科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500例血液样本,男女比例286:214,年龄在5-81岁,平均年龄为(43.06±37.92)岁。

1.2方法

采血之前,患者处于静息状态十五分钟,采取患者的2ml静脉血,混匀颠倒8次,操作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末梢血液采集的深度控制在2-3mm,切勿过度挤压,而后将20ul放入180ul的稀释液中稀释,摇匀并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深圳迈瑞型号BC-5180)进行检验。检测过程中,保证各项仪器均可正常的运行[2]。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静脉血、末梢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软件统计,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代表计量资料,是t检验;P<0.05,优势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血常规检测结果。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远高于末梢血的,末梢血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量远比静脉血的第,差异突出,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检验是临床中最基本的一项检验,分析血细胞、数量形态的变化,即可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助于疾病早日诊断,血常规检测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血常规检验的可靠性、准确性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血常规检查的主要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针刺法为主,一般是在指尖采血,需要进行血液稀释,在显微镜下对患者血细胞的数量、形态等进行观测[3]。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血常规检测分析仪出现,取代了显微镜,提高了检验的精准度,但是任何仪器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血常规检测仪不能百分百的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

影响血常规检测可靠性、准确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在运输血液之间,必须合理的安排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因为血液会受到运动、饮食、情绪等方面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血液检测的精准性。所以在血液标本采集之前,患者要及时的与患者取得联系,掌握其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心中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形态面对血液标本的采集[5]。②采血部位:检测血常规,主要的采血部位是静脉以及末端毛细血管,两个部位中,静脉采血的可靠性更高,静脉采血可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采用红细胞计数分析仪检验时,血液标本最好是静脉血,最大限度的提高血液检测的精准性、可靠性。③采血量:血液采集的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对采血过程的影响十分重要,抗凝剂会影响血液的运输,是离开人体之后避免血液凝固的一种物质,血液采集的量与抗凝剂的使用量均会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血液过多,在血液传输的过程中就会因为抗凝剂的用量不足而发生凝固,如果抗凝剂的用量过大,在红细胞分析仪检验的过程中,又会堵塞仪器。由此可知,在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要想确保血液检测的顺利进行,应该备有充分的样品量。④抗凝剂:在临床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EDTA盐、柠檬酸盐等,EDTA盐在临床中的应用性较广,EDTA盐在临床中被引用最广泛的原因就是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小。EDTA盐有好几种,常用的是K3-EDTA、EDTA-Na2,溶解度当属K3-EDTA的最高,因此K3-EDTA一般是最常用的抗凝剂。在具体的临床使用中,K3-EDTA会影响患者白细胞的计数,因此K3-EDTA的含量一旦变化,就会引发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临床中K3-EDTA的最佳值是1.5mg/mL[6]。⑤运输血液:血液在被采集之后,一般是放置于专用的采血管中,必须密封,避免外界的因素影响血液。但是在血液运输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湿度均会影响血液,血液标本贮存的环境温度相对较低。血液样本防止的点必须干净无尘,温湿度适宜,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血液样本在采集之后,没有与抗凝剂完全融合,不适于立即检测。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可靠性与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要提前告知患者血液采集前保持空腹,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及时的矫正,确保仪器正常运行,严格控制血液标本周围的温湿度,保证血液标本在6小时之内进行检测,对于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要进行显微镜检查。同时临床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检验原则,从根本上保证红细胞检验的的可靠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慧琴.关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结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180-181.

[2]李润媛.试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8):3495+3498.

[3]王兰兰.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2):162.

[4]赵雪妃.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6):294.

[5]闫杰.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4):102-104.

[6]李春娜.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