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矿采矿中的矿石损失贫化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金矿采矿中的矿石损失贫化问题

付建虎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蚕庄金矿山东招远265402

摘要:减少矿山的损失和贫化是长期的任务,在采矿或剥离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采矿参数和清顶方案等,在实际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不同的采矿方法来弥补生产工艺的不足,减少生产工艺方面造成的损失和贫化。加强现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同时要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对金矿采矿中矿石损失贫化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降低采矿中矿石损失贫化的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金矿采矿;矿石损失;贫化

经济的深入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采矿业的发展,然而在采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矿石损失或贫化,具体的指标高低都和矿区地质条件特点、采用的采矿方式以及矿区生产技术管理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所以,每个矿区都应充分按照自身的实际地质状况、采矿方式以及矿石生产技术管理,适时分析、研究矿石出现损失、贫化的具体原因,并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实现强化管理,以此降低采矿过程中造成的损失、贫化出现频率,最终实现提高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金矿采矿中损失贫化管理重点

不管是薄矿体,亦或是中、厚矿体,在采矿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由于矿体顶板节理、裂隙发育,或人为因素影响出现的采破顶板现象,这样便会直接引起一次性贫化。此外,在大量出矿过程中,矿石顶板围岩的大面积滑落造成二次贫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也将直接造成严重的矿石二次损失。首先,矿房上端出露在地面表层,矿房的平均高度通常在40m左右,且整个矿房地处地面表层氧化带的内部,其中存在的风化侵蚀现象极为严重,并出现了岩石节理、裂缝发育。其次,矿区地形坡度通常较大,而矿体的顶板围岩厚度却相对较小。当矿房采高接近25m时,矿体顶板距离表层围岩的厚度通常只有5m到8m。当进行初期采矿时,有关技术人员要求工人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矿石的损失量,然而工人在使矿石损失量降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矿体的顶板围岩,这就将导致多个矿房在采矿过程中出现抽放矿量过大以及控顶过高。此外,节理以及裂缝发育将会促使矿体一体顶级围岩出现严重的破碎现象,这也势必会造成岩石的极不稳定性,因此,当矿房采高达到25m以上时,顶板围岩将出现滑落,且贫化现象较为严重,生产的安全性失去了保障,不得不停止采矿,最终便导致了多个矿房上端十米以上高度的损失。在进行大量放矿时,围岩出现大面积的滑落,存窿矿被死死压住,且放不出来,及时有放出来的部分,也将混进大量的废石,这就使矿石出现了二次损失、二次贫化。

2金矿采矿中矿石初选损失贫化问题的体现

2.1技术方面

在矿石质量计划管理时,很难有比较明确的矿石损失和贫化统计系统,其中的计算单元、方式和原始数据规范性不够强,矿石损失贫化指标没有统一参数与原始数据,计算范围的不同、表格的不规范以及计算方式不完善等都导致了管理效率的低下。比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单独设计,在计算矿石损失贫化范围的时候有的依据实际出矿矿块计算,而有的则是依据结束回采矿块计算。在矿石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些极薄的矿体,很难以依据设计开采幅度对开采进行控制,没有依据技术规定对矿石贫化率做计算。特别是一些地测人员在采集损失贫化指标计算需要的数据时,其使用的方式没有综合矿石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比如对一般的矿山能够使用直接方式进行计算,但如果使用直接方式对贫化矿进行计算时,会导致测量数据精确性不够准确。

2.2管理方面

矿石损失和贫化管理时,部分矿山企业没有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对矿山的地测需要进行服务,即便是设置了相关机构,但经常还会因为人员责任没有被明确以及没有被有效的协作,往往导致矿石损失与贫化的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下降。而有些矿上企业没有对矿产储量进行圈定,各种储量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并且制定的各种制度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执行和落实。通过对矿石损失贫化问题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若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控制,首先要做的是对损失和贫化指标进行计算。采矿指标计算方式有很多,其中有直接计算、间接计算以及大账等相关方式。矿石损失和贫化计算需要分期和分阶段进行,依次根据采矿单元进行。在进行地下开采时,需要依据不同的采矿方式、矿体以及矿房等类别进行计算。通常是把矿块作为基本单位,在每一爆破分层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采区、中段以及整个矿区的综合计算。通过计算能够为矿石的合理开采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以此选用更合理的采矿方式。

3金矿采矿中矿石损失贫化的措施

3.1深入研究成矿

做好地质工作是保障矿石质量的基础,通过对地质工作的加强,能够为采矿设计和生产提供相对可开的参考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规划开采范围,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将分析的资料对采矿设计和使用进行指导,以此降低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经过对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就能够精准的制定出合理的采矿方案,使用科学的采矿工艺和技术,以此降低采矿过程中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3.2增强施工管理,提升施工质量

通过对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的加强也能够降低矿石损失贫化问题。采矿相关企业要制定规范的制度,在进行采场打眼之前,技术人员要使用红漆规划出打眼范围,并且找准炮眼位置。在出矿的时候技师要在现场进行监督,要将废石和选择出来,并且做运输处理。一些无法直接判断的矿石,需要使用取样化验的方式,以此化验结果对出矿工作进行指导。

3.3实施正确的采矿方式,优化结构参数

当前有些矿场总是使用潜孔留矿的方式,间柱、顶柱以及底柱是一种永久性的损失,并且难以回收这部分的矿石。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依据矿产处于的位置实施正确的采矿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消壁充填的方式,依据采场长度进行溜井的施工,同时还要进行脉外巷以及出矿穿等相关工序。在对每层矿进行采集时,要先把下盘围岩采下作填充,之后再把矿石采下直接通过溜井放出。因此,在实际采矿过程中,施工方要依据矿脉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科学的采矿方式,以此降低矿石的损失和贫化率。

3.4优化回采工艺,增强技术管理

浅孔留矿法中的回采工作有很多,其中包含了采准、凿岩、爆破以及出矿等相关化解,这些环节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则会对整个采场指标进行影响。采场在进行爆破时,要选用合理的爆破参数,类似孔距、装药结构以及器材选用等都要严格控制,减少孔装药量,以此削弱爆破对上盘围岩形成的振动,在此基础上保障上盘围岩的稳定。上盘塌陷脱落的围岩以及采场中爆破产生的夹石,这些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分类拣选,并且为让地质与采矿人员在采场中进行实时监管,加强对采场技术的管理,进而降低采场损失和贫化。

矿产资源开采中的损失贫化有多种影响因素,有些因素是难以克服的,矿石的损失和贫化是矿床采矿过程中的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在采矿的生产实践中,以损失换品位或以矿石的贫化来减少矿石的损失的方法均不可取。金矿通过合理的开拓、采矿方法及开采顺序,加强地质测量,加强现场监督管理,选择合理的采矿经济技术指标,明确资源产权关系,从而使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武长建,杨长滨.如何防止金矿采矿中的矿石损失贫化[J].科技与企业,2014(16):15.

[2]李伟国,杨力纲,梁晓鹏,王大为.探讨如何防止金矿采矿中的矿石损失贫化[J].科技与企业,2013(05):15.

[3]宋继勋.金厂峪金矿难采矿体采矿过程中的顶板稳定性研究[0].唐山:河北理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