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

哭丽颜

关键词:幼儿;问题;安全教育;策略

一、安全教育的意义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在校师生人身及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千万的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党和全国人民都非常重视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由此可见,自上而下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视。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

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危险的认知能力有限,从而也就无法正确判断危险与否,有时自己身处危险之境却毫无知觉。比如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全然不顾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在攀爬游戏中爬得太高无法下来;任意追逐与其他孩子发生碰撞;面对危险不知躲闪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安全意识极为薄弱的表现,他们不知道自身的某些行为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

2.2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及管理不到位

(1)幼儿园相关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园内有许多供幼儿游戏的设施,比如滑梯、木马、秋千、跷跷板等等,这些设施原本是为了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但是也很容易因其陈旧老化等原因给幼儿带来安全隐患。还有的幼儿园缺乏相关的安全设施,比如消防器材不具备,没有消防通道等等。这些,都会给幼儿的安全带来隐患。(2)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幼儿园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而且针对幼儿安全的管理制度也极不健全。比如幼儿放学后等着家长来接,有的孩子没有等到家长来就私自出了校门,这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如交通安全、走失等,而幼儿园门卫对此视若无睹或是根本没有注意。再如有的幼儿园在幼儿的饮食问题上不够重视,对于食品的安全缺乏监督,卫生设备差等,这些也会成为幼儿健康安全的隐患。

三、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策略

3.1加强对幼儿的体能训练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平时活动量少的幼儿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动作灵活、协调,反应机敏,受到伤害的概率相对小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营养充足,但由于缺乏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及平衡能力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性,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2提高幼儿自护自救能力

“千般照顾,不如自护”。要想让幼儿的自我安全得到保障,就要让幼儿有安全意识,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不断地在生活中发现这些危险的事,并采取措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让危险远离自己。教师要有所针对地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其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能力。安全教育契机蕴含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幼儿午睡后,教育幼儿正确有序地穿好衣服预防感冒;进餐时教育幼儿将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口腔,不玩耍打闹可避免异物进入气管等;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打亲人电话、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使幼儿牢记父母的手机号码和110、119、120等特殊的电话号码,一旦发生危险或意外能够尽快拨打。对于一些制度、纪律、运动规则等,教师要经常进行教育引导,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躲闪或发出求救信号,用学到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3.3家校共育,防患于未然

孩子的生活是由幼儿园和家庭两个主要部分构成的,我们在强化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因此,我们要和家长沟通,家园共育,形成安全教育合力。我们制订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除了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宣传讲座等形式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安全微课程向家长和孩子展示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教育目的。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家长过分地溺爱孩子,怕磕着,怕碰着,不让孩子跑,不让孩子爬,有时候我们担心的和我们所顾忌的往往会在无形中阻碍孩子的自我发现能力,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在危险中体验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孩子的生活经验,等到真的灾难来临的时候,孩子能够做到不害怕、不慌张,能够安全逃生,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3.4坚持正确引导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策略

集体讨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为幼儿讲述活动规则,还要让幼儿认识到什么行为会导致危险后果,在幼儿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在幼儿园或是在家庭中户外活动是幼儿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段,因此,在活动前,教师或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应该怎样玩?不应该怎样玩?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以引起幼儿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的事情发生。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让我们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让我们的行动更为快捷,能够妥善解决问题让我们勤于反思,提炼出更为清晰的教育策略。只有大家更加凝心聚力,才能为幼儿创设平安、健康的环境,孩子们才能拥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绿萍.浅谈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