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会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活教,会学

谢小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谢小文福建省清流县里田学校365311

摘要本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较多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探索、合作的全新学习方式,激励性语言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质,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所谓其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这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获得较大容量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得到充分训练,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充分发展,即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如何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着眼于教师的“活教”和学生的“会学”,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活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整合教学材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有效评价,及时调控。

1、深钻教材,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拟定有效的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目标的拟定关系着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并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目标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课标、学生学习起点的精确把握。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明白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其次,目标定位要全而且求实,既要有反映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过程的目标,切忌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目标。

2、精心创设课堂情境,营造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何保证数学课堂情趣创设的有效性呢?我觉得数学课堂情趣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教学目标保持相对一致。情境创设是为数学学习服务的,在考虑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更应考虑其和学习内容的联系,切不可牵强附会,喧宾夺主。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播放动画歌曲《白龙马》,如此风马牛不相及内容,如果联系在一起,兴趣倒是激发,但恐怕大多数学生下面想的只是孙悟空的英勇机智和猪八戒的贪吃懒惰了。

(2)数学性原则: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情趣中学习数学地思考。数学问题生活化,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大家常常把数学教学放在一个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中进行。然而在情趣创设中更应注重引导,教师的设问应具有导向性,切不可一味地“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放任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已有生活经验中不能自拔。

(3)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情趣创设方式。低年级以故事性情境为主,中高年级应重视问题性情境的创设。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受益面。

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可见,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智慧和潜能,满足个性的生成需要。学生能力有高有低,接受速度有快有慢,这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提问、作业要求、作业量等方面,设置不同目标,分层要求,以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让各种类型学生的思维都能进入“最近发展区”,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真诚面对,实施有效评价,建立师生双方的相互信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营造和谐课堂,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在实施评价时,教师都应以真诚面对,切忌一味形式化的鼓励和漠视。只有真诚才能激发学生的热忱,建立起师生双方的相互信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5、有效组织学习资源,正确对待和处理非预设性的生成性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包括课前教师精心预设的和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需要细心捕捉,并认真分辨,找出对学生的学习有价值的课堂生成。一节课只有40分钟,对有价值的新问题需要放大渲染,对与课堂无关的生成可以淡化,教师不能让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也不能对生成视而不见,让一些偶发性的资源从手边悄悄地流走,失去了很好的数学教育的时机,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做7+6+3时,一位学生先把7+3=10,再10+6=16。老师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这样做也对,这是不是一个不期而遇的美丽,却在不经意中从老师的手边溜走了!

6、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功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效使用,宁缺毋滥。在使用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让学生“会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课程标准》指出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但其效果却不很理想。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参与机会,才能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2)合理选用学习方式。我们不能一味使用合作探索,合作探索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探究性、可合作性。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合作探索。应把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合作学习中管理和调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管理和调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认真作业等。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习的有效性才回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