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权审批业务辅助系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矿权审批业务辅助系统

李鹏

(国核吉林核电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探矿权审批业务是国土资源部矿政管理的主要业务之一,由于审批时只对矿业权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缺乏地质数据支持背景,对探矿权设置的证据稍显不足。本文以丰富探矿权审批前的各种基础地质依据为研究对象,从用户角度重点分析了提升其工作质量而需要实现目标。基于GIS技术、组件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了系统逻辑框架,设计了系统的总功能模型和各具体用例。研究了探矿权登记、地质工作程度、地质工作部署、成果目录等专题数据标准和实际的数据内容,采用数据库面向对象特性设计了可扩展的数据模型。

关键词:探矿权,辅助系统,面向对象,统一建模语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探矿权登记数据审批系统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组织开发,并部署在国土资源部,由各处室负责管理,将其融入在公文流转等日常工作中。各省、市、县矿政管理部门在本地对探矿权登记数据进行管理,并且通过网络与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审批系统进行衔接,以完成日常的全国探矿权审批业务。

(二)研究意义

如果在探矿权审批之前,可以对被申请探矿权区域的地质工作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而且会对审批结果、后续勘探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可进一步规范探矿权审批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勘查,提高勘查工作质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审查和管理工作。

(三)研究现状

矿业权登记数据主要以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的,它既包括了许可证号、项目名称、勘查矿种等属性信息,还包括保存的空间信息的区域坐标、四至坐标等。

(四)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收集原始的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等数据库,对这些数据库进行全面的了解,仔细研究其现实数据库运行情况、实际数据的展示以及相关业务模式。第二阶段:深入研究异构数据统一并存储在Oracle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清洗、转换、装载及使用的技术与方法。第三阶段:在多专题一体化存储的数据库基础之上,开发基于组件的、扩展性强的、能够与探矿权审批业务衔接的辅助业务系统,在审批前实现探矿权分布的业务分析。

(五)采用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以各数据库相关数据库建设标准为指导,以《探矿权审批业务辅助系统详细设计》为基础,以原型开发、持续完善为主要工作手段,通过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提出系统的建设方案,并使用各相关数据库的真实数据作为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测试数据进行系统检验。

二、系统需求分析

(一)系统总体需求分

编写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系统需要解决哪些功能上的应用需求,从而界定系统要实现的系统功能,为详细设计、程序设计人员、系统测试人员等提供一个从用户角度出发的系统概念。系统需求可以作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蓝本。

(二)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数据源管理为了方便地实现本地机器、服务器之间能够流畅地进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查询、浏览、传输,灵活地配置数据源将为用户提供便利。

属性数据入库将系统外的成果目录数据、探矿权登记数据等属性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丰富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从而可以更好地为进行探矿权审批业务时提供全面的辅助支持信息。

(三)辅助业务需求分析

总体显示需求分析能够采用直观友好地图形用户界面显示本系统使用的各种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从而可以很好地为审批业务提供支持。汇交数据查询需求分析可以通过目录查询先定位到某个目录数据,再显示该目录记录所对应的汇交成果数据记录,也可以通过目录数据、汇交名称等组合条件直接定位汇交数据。

三、系统总体设计

数据库层数据库层是保存了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工作部署数据库、成果目录、汇交成果等数据的Oracle空间数据库。仅使用的数据库:在本系统部署的数据库中并不包括探矿权登记库,探矿权登记数据库的原始数据来源于部信息中心的矿业权管理数据库。

自己建立的数据库:汇交成果数据库是自行建立的,由于汇交的实际成果包括图片、文档、表格、视频、GIS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呈现多源异构形式。

(一)系统总体功能模型

从系统需求中提取名词、动名词,并将其映射成用例,从中选择概括性强(粗粒度)的用例,形成本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型。

(二)系统其他功能模型

成果目录管理功能模型成果目录管理主要包括导入成果目录、查询成果目录、删除成果目录、更新成果目录。

探矿权登记数据管理功能模型探矿权登记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导入探矿权登记数据、查询探矿权登记数据、详细显示探矿权登记数据、导出探矿权登记数据等用例。

四、数据库建设

(一)数据库建设思路

探矿权审批业务辅助数据库主要包括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地质工作部署数据、成果目录数据、探矿权数据等数据,为了能够与原始数据进行无缝对接,本数据库本着尽可能不改变原始数据结构的原则进行建设,属性数据、空间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时,保持数据结构的完整性、不变性,数据类型也不变。

(二)数据整理与转换

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目标数据库采用Oracle,前台系统展示与分析采用ArcGIS,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原始格式为ArcGIS的Shapefile,不用进行空间数据转换,只对其图层属性相关的数据字典、图层关系及命名、空间参考等进行系统处理后,将其使用系统开发的维护工具就可以使用。

(三)成果目录数据库

成果目录数据库由全国地质资料馆提供,原始数据格式为VisualFoxPro的DBF文件,由于DBF文件操作相对不方便,为了保证最后保存到Oracle数据库中的成果目录数据是完整可用的,符合外键关联且能够满足进一步的查询与分析操作,先对成果目录数据库进行处理。

(四)数据模型设计

因采用集中式一体化存储,将它们采用课题组开发的数据维护工具分别装载到Oracle空间数据库中,以SDO_GEOMETRY形式进行存储空间数据,形成一个多专题、空间与属性一体化存储的数据库。

(五)数据装载入库

使用本项目开发的数据更新与维护工具,对整理过的地质工作程度、地质工作部署、地质资料成果目录等数据进行提取、装载操作,从而实现对于探矿权登记库亦可以导入本系统,也可以使用系统外的数据。数据更新与维护工具能够实现将空间数据(地质工作程度、地质工作部署等)、属性数据(成果目录)等经过提取、转换、映射并装载到Oracle数据库中。

五、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静态结构图

系统静态结构主要表现的是面向对象系统与实现时使用的类图,主要体现的就是系统中实现各种功能的图形界面(UI--View),协调图形用户界面与后台模型进行通信的控制类(Controller),与后台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交互,并在内存中实现具体业务的模型(接口、模型类、实体类等)。

(二)系统动态结构图

时序图(SequenceDiagram),亦称为序列图或循序图,是一种UML行为图。它通过描述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显示多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

协作图是一种交互图,强调的是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对象之间的组织结构。一个协作图显示了一系列的对象和在这些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象间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给出了一组相关对象为了实现探矿权审批业务分析而进行交互、通信的效果图。

(三)探矿权审批分析详细设计

探矿权登记区域坐标查询是本系统实现的核心功能,为系统实现的平面示意图、分层逻辑示意图。每一个专题给出汇总的分析结果,再给出详细的空间内容或属性内容,如果有空间要素,则还可再查找其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