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浅析

赵爱花

〔摘要〕个性化的阅读是指读者在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下,依据自身个性心理特征、个人生活阅历及情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的自主、独立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与文本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发自己感受、大胆发展自己见解的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

个性化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主要扮演指导得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且小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不敢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标已昭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小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课堂不能滥竽充数,不能依赖老师和同学,应强化“个性化阅读”的意识。新课程的颁布,就意味着学生的阅读将凸显个性、张扬个性。因此,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怎样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

1教师主导不可缺少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排解疑难,对学生的提问如果见解独到,教师要热情鼓励,对教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也要允许学生保留,求同存异,教师要以同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才敢于质疑。

2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1尊重多元解读。阅读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阅读积累的不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千差万别,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对文章的点睛之笔:“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学生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认为:“作家冯骥才用爱心为珍珠鸟营造了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他真诚的爱心赢得了珍珠鸟的信赖。”有的同学说:“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关爱生命,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样,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3.2尊重独特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在教学《生命桥》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座生命之桥是有颜色的,在你心中,它是什么颜色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这座桥是红色的,因为那是老羚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有的说,这座桥是绿色的,因为绿色代表着希望,老羚羊舍生忘死换来了年轻羚羊生存的希望;还有的说,这座桥是五颜六色的,那是年轻羚羊献给老羚羊的花圈、彩带……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肯定: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品质得到培养。

总之,要在教学中执行《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千万不能把孩子教死了,要多鼓励个性化阅读,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贞来,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把学生看成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就能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东汪学区东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