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意义

张克明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大学篮球教学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大学篮球教学过程中,比赛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大学篮球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赛教学,开展比赛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对于发展大学篮球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篮球教学意义

一、篮球比赛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1.篮球比赛教学法的定义。

比赛教学法指的是在比赛的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比赛规则和强度来完成体育锻炼,进行体能和技术训练的一种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如果能够融入比赛教学法的话将提高学生在运动中的对抗性和竞争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完成规定的篮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篮球比赛教学法的特点。

比赛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竞争性较强,能够促使学生在实战中更好地演练各种篮球技术,比赛的高强度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增强体能,提高身体素质。比赛的激烈性更能够让学生养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比赛教学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使得学生们在赛前赛后都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之中,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使他们的篮球技能得到提高。

二、比赛教学法的形式

1.运球过障碍比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运球技巧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加障碍物数量,最终致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自身的运球技巧能得到迅速提升。

2.接传球比赛。

接传球比赛的练习,可促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反应能力,促使学生在篮球课程的整体训练中能利用自身反应能力和接传球技巧在比赛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降低比赛过程中由于成员之间的肢体碰撞而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可能。

三、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增强高职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与对体育的解读和认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学篮球比赛法教学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能够很好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篮球的动机和求知、求胜的欲望。鼓励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篮球的比赛当中,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体育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2.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

教学实践与课外练习可以形成、发展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大学篮球比赛法能够很好地起到教学实践和课外练习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获得比赛能力的欲望和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随着大学生学习篮球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自我体育能力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

3.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法律,游戏中我们必须遵守规则,所以大学生必须培养自身的规则意识。在大学篮球课中采用比赛法教学,可以让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和运用比赛规则,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篮球技术和战术的理解,提高高职学生的欣赏篮球比赛的水平。利用课堂教育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篮球规则,利用篮球比赛使大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篮球规则,并增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4.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更好地学习基本技术。

只有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才可以在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通过教学比赛,学生可以更加容易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不管是运球、接球还是投篮成功等。学生在运动比赛中感受到了乐趣,自然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那么教师就需要大力练习学生的基本技术,促使学生将掌握到的技术应用到比赛当中。

四、加强比赛教学法应用的策略

1.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分配。

在大学篮球比赛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要合理控制比赛时间占据课堂时间的比例。在具体时间分配上,可以将比赛教学时间设置为课堂时间的60%,其他活动占据课堂时间的30%,余留10%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素质练习使用。通过合理分配时间比例,有效组织分配,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教学坚持从易至难、从简至繁的基本原则,利用学生体育骨干参与完成,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2.运用比赛法时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采用比赛教学法时,要做到知己知彼,在了解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发挥篮球比赛教学法的价值。教师对学习环境及学生情况和教材要全面掌握,要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掌握学生身心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比赛教学方式,设置合理的比赛教学标准,从而科学开展比赛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水顺比赛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韩志强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

[3]张建新分析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意义[J].科技视界,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