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景区生态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析风景区生态规划

林杰妮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摘要,风景区的保护与规划,是相辅相成又极具矛盾的过程,风景区生态规划对于风景区的发展与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风景区规划的现状,并对其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生态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风景区生态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风景区;景观生态;风景区规划;生态规划

前言

伴随着现代科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风景区规划建设,需要由风景园林设计及生态设计设计带动完成越来越多的风景区规划建设,需要由风景园林设计及生态设计设计带动完成的风景区建设风格,保证合理的风景区相关规模控制,保证合理的风景管理过程控制,正逐步成为风景区建设发展的主要路线。综合性、创新性、生态性将成为今后风景区规划设计的方向。

1风景区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它以建立或调整复合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以土地利用规划为重要内容。景观生态学从与风景区规划相似的“景观尺度”出发研究生态问题,自然与人文因素并重,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生态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重视生态系统的变化发展,已经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把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规划,对风景区采取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已成为主流。

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是一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规划方法,除了在宏观上提供理论指导之外,还可直接应用于具体的专项规划,增强规划科学性。本文着重阐述后者,景区防护规划、景观结构规划和景观生态动态规划3个专项讨论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科学性和要寻求的依据。

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属于视觉美学概念,指人对三维空间的视觉体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属于生态科学概念,是指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它蕴含了通过研究区域外在形象透视生态系统差异的方法。因此,在景区规划中要兼有二者文化内涵,既考虑景观效果,又要尊重历史对生态的效益,也应该结合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我国风景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2.1.1传统文化与空间秩序的丧失。风景区规划应该与传统文化和空间秩序保护利用结合起来,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的尺度与原有的传统格局以及历史古迹具有质的改变,城市居民行为活动的多样性,都面临着忽视固有的、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城市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传统文化和空间秩序的丧失。

2.1.2绿地质与量的分离。风景区规划保证生态功能正常的发挥,必须有质与量的统一性。绿地质与量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绿地系统空间的多样性特征。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造成风景区生态结构关系不够完整,绿地构成形式比较单一,由于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缺乏科学的配置研究,出现大量引种非地带性植物,以及“以草代木”大面积草坪分布的绿地形态,这些造成了我国目前城市绿地的质与量的分离。

2.1.3经济增长与绿地建设的冲突。风景区的建设与经济增长具有矛盾统一性。风景区的规划与绿地建设的安排部署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城市绿地空间经济价值的估算方面,此外还表现在绿地建设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资金运作机制的协调性方面。

3风景区规划的生态对策

3.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风景区是以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生态系统。风景区的自然地形地貌是丰富景观的要素,积水成池,堆土成山,可形成异质性的绿色空间景观。防止毁坏原有林地、湿地、水系,注意把风景区中人工绿地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林地、湿地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新型自然景观。尽量保护历史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景观保护的绿色核心区,同时建立绿色缓冲区,以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干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

3.2以城市中异质性的生境为基础进行植物造景,并体现绿色文化

生境异质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只有保护好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有的植物群落,才能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因此,在风景区域规划中,植物造景不但要从功能和艺术效果上考虑色相、季相、形体、姿态、声觉等多方面的要求,还要根据不同地理纬度与海拔高度,所决定的植物地理分布,以及生境与小生境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来考虑。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比例,按照多种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与影响,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各种植物之间的平面距离、立体结构(乔木、灌木、草本与地被)及其轮廓线变化等。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促使植物形和神的结合,体现绿色文化。

4创新发展具有生态化的风景区生态设计规划环境

综合文化历史原因、设计生态建设原因、植物地理规划合理性原因等诸多相关性的具有人文生态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的相关因素,综合建设其合理性的具有追求性的风景区规划管理过程控制,完善文化、历史、气候、园林设备等综合保养控制方案,细化实用性过程管理,加强人文内涵控制,实现充分情趣化的自然生活管理空间控制,在不断的实际创新发展过程中,找寻合理的特色创新思路,逐步实现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生活管理空间。完善特色化的多层次自然风景规划设计和谐管理,按照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方式,合理的提高结构、功能、数据层次、动植物建设过程等多种新型设计秩序的管理和创新,从而逐步达到具有生态化、科技化、美好化、人文化的综合艺术特色,加强综合的经济效益管理过程控制,实现具有优美性的生态环境变化管理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加深城市化的整体发展管理进程,从而在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中加深深刻化的环境问题干预,对风景园林规划城市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实现具有客观规律性发展的基础性目的的有规律性的综合管理发展,逐步完成人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有效化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成.风景园林快速设计与表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201:5-37.

[2]陆红阳.风景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0701:14-42.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8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