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部队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加快部队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的几点思考

张双忠

武警后勤学院

部队野营装备器材是保障部队执行军事任务行动时营房保障的物质基础,贯穿执行军事任务行动中营房保障的全过程。由于其具备较强的军民通用性,所以野营装备器材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既是野营装备器材特性的客观体现,又是提高野营装备器材建设效益的现实要求。在该领域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现代化后勤的需要、强国兴军的基础,也是推动军民融合不断发展前进的主要推手。通过在该领域进行军民融合,是走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路子。

一、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促进利益共享

军事需求,包括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求、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等。这些,既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源头和导向,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和标准。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就是要从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作为基本的立足点,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从定性、定量这两个方面入手引入地方企业参与部队野营装备器材的生产中来。同时地方企业生产的野营装备器材就是要依据部队的军事需求来定,在此要让国家兼顾军事需求和民用效益来打破军民野营装备器材领域之间的壁垒,建立军民合一的技术标准体系。最后,要根据这些来制定地方企业参与部队野营装备器材生产的准入标准。当然,地方企业生产野营装备器材要考虑部队执行军事任务行动的要求,并且还要依据任务的性质、内容、条件与环境的不同,科学合理的对野营装备器材进行调整、区分,以便更加适合部队执行军事任务行动。最后野营装备器材生产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目光要放长远,立足于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求,为部队提供强有力的野营装备器材保障,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利益共享就是兼顾军地双方利益,实现利益共享,这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将部队野营装备器材纳入地方生产不仅可以减轻部队的负担,使其专心研究作战,还可以通过大量的订单促进地方企业的实力发展。并且,地方企业可以从实力较强的军工企业获得技术、资源上的支持,利于自身发展壮大,从而为部队生产质量高、实用的野营装备器材,这样就又反哺于部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反作用于对方,这样就形成一个互联互动、联系密切的整体,双方共同发展进步,将军民融合推进的更深,融合度也越来越高,这正是建设现代化后勤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

二、以市场配置为基础,提高竞争活力

推进野营装备器材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要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在利益和效益的导向下,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信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参与部队野营装备器材生产的地方企业,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节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野营装备器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细节调控的作用,这是世界各主要国家进行军民融合的共同做法。比如美国的IBM、波音、通用等跨国公司,虽然都主要从事军工生产,但仍通过市场招标和政府采购的形式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日本建立了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军事工业,武器装备的研究和生产任务均由防卫厅通过市场招标,以合同的方式委托民间企业完成。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市场作为加快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的。

在市场环境下,军队的野营装备器材需求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在企业共同目标利益的驱使下,市场规则优胜劣汰必不可少,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够生产质量较好、耐用实用的,并且价格较低地方企业就会被筛选出来。由于有市场进行选择,告别以往指定厂家生产的弊端,提高了竞争活力。在这种市场竞争的环境条件下,企业不断对产品进行改造、完善和创新,以便于更加适应部队需求,才会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地方企业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实力不断增长,军方也获得更为物美价廉的野营装备器材,这就是依靠市场实现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的意义。

三、以信息平台为依托,保证精确灵敏

建立军地一体化信息平台,要求我们对军队野营装备器材需求信息和地方企业实际生产的信息进行全面统计,对其野营装备器材需求和地方企业实力做数据化处理,并在网上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这些信息进行追踪、整理,便于在野营装备器材有需求时及时进行生产、储备,过量时不在生产。通过这种动态的信息追踪,可以提高野营装备器材生产效率,减少过量生产造成的浪费。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根据部队官兵对野营装备器材的反馈信息,对其进行创新改善,使之更好地为部队服务。外军在后勤保障上都是以网络为中心,依托互联网建立全资产可视系统,具备了高度适应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对我军来说,无论从当前国际情况来看,还是军队野营装备器材建设的长远发展来说,建立完善高效的军地一体化信息平台是必要手段,也是建设现代化后勤的内在要求。

建立完善的军地一体化信息平台,采集野营装备器材需求与其生产的信息,不仅可以及时进行沟通反馈,对生产进行调节,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部署,为军队军事化行动提供高效精确的野营装备器材保障。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可以跟踪并掌握野营装备器材的消耗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可适应战场的情况变化。还有,我们可以适时、适地、适量的做到野营装备器材保障的高效快捷。同时,借此我们可以解决“野营装备器材资源迷雾”与“野营装备器材需求迷雾”,真正可视化的解决问题。这种以网络为中心的动态自适应野营装备器材后勤保障,将军地双方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部队可以获得更为高效精确和完善的野营装备器材保障,地方也可以调节生产,充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实现共赢。

四、政策法规为保障,规范运行秩序

加快部队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发展,需要政策法规作为保障,为其保驾护航。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筹划,由于野营装备器材军民通用性强,市场准入程度较高需求量大,保密性和风险较低,可竞争程度高,国家应当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法规支持,大力推进竞争性采购,尽量鼓励地方企业参与竞争,鼓励军民技术相互转化,实现互利共生、共赢。加快部队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发展,应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进行创新发展,从而使部队野营装备器材领域不断发展完善,推动军民融合。加大财政税收优惠制度,完善投资金融政策,在政策法规上给这部分企业一定照顾,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完善军队采购和价格政策,加快军民野营装备器材标准化进程。对在该领域融合的体制机制、职责分工、运行关系、收益分配等用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并且,要尊重市场规则,保护地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包括专利权、知识产权、名誉权等,以较为完备政策该法规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必须要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一是必须以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作为根本的着眼点。地方企业应该打破狭隘的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增强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为国防事业尽到企业责任。二是要完善市场运行的秩序。细化野营装备器材生产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完善地方企业参与国防投资的有关规定;制定奖惩措施,杜绝不文明的市场行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三是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由军队提供需求标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科学管理、严格监督,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管理、市场监督,避免市场失灵、混乱,确保部队野营装备器材军民融合战略持续健康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