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疾病多普勒超声诊断

/ 2

子宫疾病多普勒超声诊断

史虹

史虹(黑龙江省电力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137-02

【关键词】子宫疾病多普勒超声诊断

一、子宫肌瘤

(一)主要病理改变

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可发生于子宫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发生在子宫体部。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分为粘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肌瘤。肌瘤没有包膜,但可因周围肌层受压产生一层疏松网状间隙,即假包膜。子宫肌瘤为富血供型瘤。由于瘤体形成,子宫体积增大,供血量增加,而引起子宫动脉增粗,阻力下降。瘤体内的血供情况与瘤体内部的结构有关。肌壁间肌瘤的血供来源于围绕肌瘤的假性包膜,膜内含有血管供养肌瘤。浆膜下肌瘤血供来自瘤蒂部血管,此类肌瘤血供差。粘膜下肌瘤属血流丰富型瘤体,血供来源于基底部,但因游离而有内膜覆盖,故供血受月经周期影响。当肌瘤中心坏死液化时中心血管稀少,而瘤体周围血管增多或周边及内部均血流稀少。由于瘤体内外新形成的血管管壁较薄,血管扩张充血,故阻力减低。

(二)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肌瘤生长部位有关,粘膜下肌瘤表现为阴道持续性出血或不规则出血。肌壁间肌瘤常见症状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继发性贫血、白带增多、不孕。浆膜下肌瘤出血症状少,但可出现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等。

(三)多普勒超声表现

1.二维图像

(1)宫内可见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回声,与正常子宫组织间可见暗环包绕,系假性包膜所致。

(2)宫内回声可分为:①不均质弱回声型;②不均质透声型,系瘤体透明变性,液化,钙化产生;③不均质强回声型。

(3)浆膜下肌瘤可见肌瘤向子宫表面突出而使子宫轮廓不规则。粘膜下肌瘤可使宫内膜回声由直线形变为弧形。

2.彩色多普勒

(1)可见子宫动脉增粗,血供丰富,在颈体交界处两侧,可见团状的彩色血流。

(2)大部分肌瘤的外周及内部显示动静脉均匀分布的点状,细条状或分散状彩色血流,少见以动脉或静脉为主。肿瘤血管多分布在假包膜内,呈环状或半环状。肌瘤内部的色彩可分为三种:

①多彩状:一般为较大的螺旋状肌瘤,表现为整个瘤体内充满五彩血流似彩球样。

②网状或树枝状:常为回声较均匀的肌瘤,可见条状彩色血流束横竖交叉,呈网格状及树枝状分布。

③星点状:多为小肌瘤或变性的肌瘤,在瘤体内外部可见散在的点状血流。在变性的肌瘤中可见周围有明显扩张的血管而中央为血管缺失区,即无血流色彩显示。

3.脉冲多普勒

(1)子宫动脉血流速度增高,而子宫动脉PI和RI指数却降低。

(2)与子宫动脉相比瘤体周围和瘤体内部血流均为低阻力型,表现为舒张末期振幅有明显增高,而收缩期峰速度相对增高不明显。

二、子宫腺肌病

(一)主要病理改变

子宫腺肌病也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肌壁的良性病变。病灶多为弥漫性,病理可见肌壁明显增厚而变硬,肌壁血管增生,子宫体积增大,因此子宫血流量增加。当子宫内膜异位在肌瘤内时称为子宫腺肌瘤,该瘤体周围无假包膜存在。

(二)主要临床表现

1.月经不调,如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

2.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剧。

3.双合诊检查时可触及增大及质硬的子宣。

(三)多普勒超声表现

1.二维图像

(1)子宫均匀性增大,外形尚规则。

(2)宫腔线居中,无明显移位。

(3)宫内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及强回声散在分布,有时可见小的无回声区相间。

(4)动态观察,子宫的大小及内部回声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改变。

2.彩色多普勒

病变的肌壁间可见较丰富的散在分布的点状或条状动、静脉血流信号,瘤体周边无环状血流包绕,这与其无假包膜生成有关。

3.脉冲多普勒

子宫动脉阻力低于正常,PI多<2.00,Rl多<0.80,为舒张末期振幅较高的低阻力型频谱。

三、子宫内膜癌

(一)主要病理改变

子宫内膜癌多属于腺癌,占宫体恶性肿瘤的90%以上。初期病变局限于部分子宫内膜或呈息肉样突出于子宫腔,表面常伴有溃疡或感染,使子宫内膜增厚,质硬而脆,病变波及全部内膜并向周围侵润,侵犯整个子宫。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形式。I.局限型:癌组织侵犯子宫的某一部分内膜(始发于角部内膜),呈小菜花或息肉状。晚期可侵犯深肌层。II.弥漫型:起病即累及大部分子宫内膜,或由局限型内膜癌逐渐扩散而来。内膜表层呈现息肉样变,质脆、易出血,伴坏死。

(二)主要临床表现

该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80%以上是50岁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或阴道有水样或血性分泌物,且排出量增加。晚期并发感染时可出现恶臭的脓性分泌物。如癌肿堵塞子宫颈管可导致宫腔积血积脓,并可伴下腹疼痛。若癌肿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及宫旁结缔组织后,疼痛进行性加剧并可放射至腿部。

(三)多普勒超声表现

1.二维图像

(1)弥漫型:子宫内膜显示不清,或连续性中断,内膜呈不均匀增厚达0.4cm,单层内膜增厚>0.2cm。

(2)局限型:癌肿仅累及部分内膜,在宫腔内局部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及息肉样突起,并有增强及分布不均匀的点状回声。

(3)不均质回声型:癌肿组织有出血坏死时,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或宫腔内回声杂乱呈不规则低回声。

(4)癌组织阻塞子宫颈管,宫腔内可见积血积液的无回声区。

(5)癌肿浸润肌层,可见子宫肌层不均质,癌块可凸出子宫壁外使子宫形态不规则。

2.彩色多普勒

(1)局限于子宫内膜的癌肿,因子宫肌层未浸润,故肌层内血管分布较少。常见肌层内呈稀疏点状血流。

(2)若癌肿浸润子宫肌层在三分之一以内,即侵润到浅肌层时,可见浸润灶外的血管扩张,局部见呈网状分布的彩色血流。

(3)如果癌肿浸润子宫肌层在三分之一以上甚至超过三分之二时,浸润灶外彩色多普勒血流呈网状及彩球状,而病灶内部也可见到扩张的血管色彩。

3.脉冲多普勒

(1)子宫动脉表现为高速低阻的血流特征,平均血流速度可达51.94±8.79cm/s;PI为0.72±0.22;RI可低达0.3。

(2)子宫动脉扩张,血流量亦增加,此时动脉内径约为0.5±0.06cm,血流量648.46±40.42mL/min。

(3)病灶外肌层动脉亦为低阻血管,PI为0.89±0.45,RI为0.62±0.44。

参考文献

[1]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1996.

[2]焦明德,田家玮,任卫东.临床多普勒超声学1997.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