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价值

徐磊霞

(如皋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200例观察对象,一组为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一组为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对象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AFU、ADA、GLDH、PAB、NAG、LAP、ASTm,与对照组相比,AFU、ADA、GLDH、NAG、LAP、ASTm均高于对照组,但PAB检测结果有所降低,P<0.05。结论: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研究。

【关键词】生化检验项目;诊断;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133-02

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肝细胞长期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出现坏死的现象,从而发生纤维性、进展性、弥漫性的慢性肝脏病变,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细胞纤维组织增加,从而导致人体肝小叶结构及肝脏血供发现明显的变化,最终导致肝脏变硬、变形[1]。该疾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从而导致患者易疏忽自身病情,大多数患者在进行诊断时病情已较为严重[2]。近年来,随着我国肝硬化的生化检验项目的增多及检验技术的不断成熟,导致对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本院选择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究,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例观察对象,收取的时间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观察组中,有69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总例数的31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49.23±2.45)岁。

对照组中,男性观察对象70例,女性观察对象30例,年龄在21~78岁之间,平均年龄(49.85±2.13)岁。

2组观察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P>0.05。

1.2检测方法

全部观察对象在进行禁食12小时后,于检验次日清晨对其抽取静脉血,并对200例观察对象采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7项指标,即前白蛋白PA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岩藻糖苷酶AFU、亮氨基酸基肽酶LA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腺苷脱氨酶ADA、谷氨酸脱氢酶GLDH;12项肝功项目,即白蛋白、胆碱酶脂、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蛋白、谷丙转氢酶、总胆红素、a-羟丁酸脱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氨酶、y-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2项血脂项目,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对以上项目进行检测后并分析其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AFU、ADA、GLDH、PAB、NAG、LAP、ASTm的检测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观察对象8项检测结果(AFUADAGLDHPABNACLAPASTm),用t进行检验(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2组观察对象对比有明显的差别时,用P值小于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AFU(22.98±2.12)U/L,ADA(35.67±2.45)U/L,GLDH(11.13±1.02)U/L,PAB(873.22±32.12)mg/L,NAG(9.56±3.11)U/L,LAP(65.48±2.69)U/L,ASTm(32.12±1.25)U/L,与对照组相比,AFU、ADA、GLDH、NAG、LAP、ASTm均高于对照组,但PAB检测结果有所降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观察对象7项指标的含量或活性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在早期发病时症状不明确,从而导致患者在出现轻微的病变情况时不去就诊,导致其发生不适症状后经诊断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而使肝硬化的病情不断加重[3]。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肝硬化病情已加重或处于晚期,严重者还可出现肝癌的现象,该现象也是导致我国肝硬化患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该疾病应做好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4]。目前临床上检测方法较多,但生化检测项目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已受到广泛应用。

在人体中,肝细胞蛋白的合成主要是通过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及胆碱酯酶所反应出来[5]。而白蛋白是总蛋白的一部分,其合成主要是肝脏而来,因此,人体肝脏一旦出现疾病,应对白蛋白进行检验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而前白蛋白则是由肝细胞合成,对其进行电泳分离时,一般处于白蛋白的前面,由于该指标半衰期较短,因此可从血浆的浓度中所判断肝功能存在的问题,人体一旦存在肝硬化现象时,易导致前白蛋白的含量降低,对肝功能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肝功能检测中胆碱酯酶是最为重要的指标,若人体肝脏存在病情的情况,易导致患者胆碱酯酶降低[6]。此外,肝细胞一旦受到损伤还可通过腺苷脱氨酶、天冬氨酶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丙酸转氨酶所反应。肝细胞内主要的成分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及丙氨酸转氨酶,若肝细胞存在坏死的现象,上述两种物质则会释放于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及丙氨酸转氨酶的含量升高,含量越高,表明患者存在严重的肝细胞受损的现象。腺苷脱氨酶则在人体中广泛分布,临床常用于对肝胆疾病诊断中,肝损伤的情况能从该活性检验结果中可得。而肝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为乳酸脱氢酶,主要用于对肝硬化进行检验,主要是根据患者病变位置的乳酸脱氢酶升高而对同工酶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AFU、ADA、GLDH、PAB、NAG、LAP、ASTm,与对照组观察对象相比,AFU、ADA、GLDH、NAG、LAP、ASTm均高于对照组,但PAB检测结果有所降低,P<0.05。

综上所述,将生化检验项目应用于肝硬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连杰,韩丽娟.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价值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5(3):123-124,125.

[2]傅首伟.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5(19):156-157.

[3]李宝昌.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5(10):16-17.

[4]林华平,吴永莉.浅谈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10):48-48.

[5]武津津.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93-94.

[6]颜敏,瞿新.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恩替卡韦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