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聚焦解决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寸金芝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取用聚焦解决模式和常规模式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化水平等计量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各条目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人出院3、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提升病人遵医行为,提高病人对口服给药的认识,能够减少病人自行停药的行为。

【关键词】聚焦解决方法;精神分裂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189-02

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遵医服药的主动配合程度,其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愈率和复发率[1]。聚焦解决模式(SolutionFocusedApproach)由StevedeShazer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目前各领域都得到普遍应用,是通过尊重、相信病人的自身资源及潜能的一种干预方法,它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和能力的培养上,为患者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本研究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目的在于探讨聚焦解决的方法对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样取样法选取2017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出院患者。其中,年龄12-60岁,平均(49.12±15.48)岁,男68例(56.7%),女52例(43.3%);婚姻情况:已婚53例(44.2%),未婚67例(56.8%);文化程度:小学42例(35%),初中36例(30%),高中22例(18.3%),大学及以上20例(16.7%)。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模式,同时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对每位病人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忘记服药、停止服药进行重点评估,进行有效处理或减少,同时设定预期目标,从以往成功护理案例中分析总结,并进行推广,从小及大,达到有效执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合病人的病情进行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和个性化的护理。评价工具采用Morisky问卷[2]对病人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提示依从性越差。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化水平等计量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各条目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病人出院1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人出院3、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见表。

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x-±s)

3.讨论

服药依从性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及转归非常重要的因素,服药不依从的患者疾病复发的可能性是依从患者的3.7倍[3]。本研究通过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理论分为5个步骤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描述患者住院期间的诊疗和护理问题,充分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以真实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及对治疗的疑惑,对长时间以来患者能够坚持服药给予肯定。对描述的问题及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或协助,给予指导,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同时与患者探讨如“忘记服药”或“私自停药”,造成的后果或出现的一些症状。随后根据前面的探讨明确患者自身优势、处理问题的有利资源及付出的努力,给予相应的称赞和鼓励,加强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患者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服药依从性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聚焦解决理论通过应用聚焦解决方法进行护理,对每位病人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忘记服药、停止服药进行重点评估,并给于解决方案,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燕,杨维,杨则秀.社区高血压病人社会支持与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09,(6):479-481.

[2]王云芳,黄志平,徐东,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测量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2):218-224.

[3]RazaliSM,YusoffMZ.Medicationadherenceinschizophrenia:acomparisonbetweenoutpatientsandrelapsecases[J].EastAsianArchPsychiatry.2014Jun;24(2):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