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发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华龙一号”发展浅析

彭巧云樊武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浙江嘉兴314300

摘要:“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三代核电技术,本文在国家战略、安全性与经济性上对其进行分析,结合首堆示范工程建设现状,印证其能够担负起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任。

关键词:国家战略;华龙一号;安全性;经济性;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BriefAnalysisof“HualongOne”Development

PengQiaoyun,FanWu

(ChinaNuclearPowerEngineeringCo.,Ltd.EasternChinaBranch,ZhejiangJiaxing314300,China)

Abstract:AstheadvancedgenerationIIInuclearpowertechnologyofproprietary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nChina,“HualongOne”isanalysedtowardsnationalstrategy,safety,economicalefficiencyinthispaper,andiscombinedwiththefirstunitconstructionstatustocorroboratethatitcanundertakeanimportantbusinessforchinesenuclearpower“goingout”.

Keywords:nationalstrategy;HualongOne;economicalefficiency;developmentstatus

1、国家战略

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是国家目前大力推广的能源之一,“华龙一号”作为目前最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受到了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认可。2015年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两个月后,李克强总理亲至“华龙一号”研发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指出要把“华龙一号”打造成世界一流核电品牌。

2015年10月26日,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核电作为“清洁、高效、安全”能源,大力发展核电既符合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发展战略要求,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向之一。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海外核电机组,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建核电机组约300台。作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华龙一号”肩负着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任。

2、安全与经济优势

“华龙一号”作为能源科技创新的重大示范工程,是“十三五”能源规划重点推进项目,在“安全发展核电”的理念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华龙一号”属于我国自主创新的核电堆型,集合了核工业六十多年的研发经验,历经多次修改,对首次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试验验证。机组设计满足国家核安全局已颁发的现行有效的核安全法规和核安全导则的要求,同时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所颁布的最新安全标准,满足三代核电技术指标要求,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并考虑了提高电厂的防洪能力,改进乏燃料储存水池的冷却和监测手段等一系列应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相关改进和措施。

在安全性上,“华龙一号”设计遵循“纵深防御”的核安全原则。“华龙一号”在堆芯及燃料设计制造技术上均有突破,采用177组燃料组件方案,在增加核电厂发电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核电运行的安全裕量;采用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燃料组件CF3型,辐照考验、抗震要求、适应性论证等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批量化生产及制造成本上都具有竞争力。“华龙一号”首次全面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系统设计,研发团队针对非能动安全系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保证了设计的可靠性。多重冗余的专设安全设施、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的设计,提高了“华龙一号”的安全性。

在经济性上,“华龙一号”采用自主创新的研发软件,涉及核设计分析、源项及辐射安全设计分析、燃料元件设计分析等专业领域。后续还有研发单位的科研支撑,已有“华龙一号”重点科技专项、“龙腾2020”科技创新任务等共计60余项课题,持续为“华龙一号”优化发力。“华龙一号”的创新成果,国内已取得了700多项专利、30余项PCT国际专利申请以及100余项软件著作权。主要设备基于国内现役和在建电站的成熟设备,自主研制了关键设备和部件,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批量后国产化率达到95%,可大大降低机组造价,与其他三代核电机型相比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力。

3、发展现状

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一改核电往日的神秘面纱,“华龙一号”频频亮相福清全球推介会、巴西装备展、俄罗斯核工业展等,正逐步走近公众、走向世界,得到了世界各核电发展国家的瞩目与青睐。

目前,国内首个“华龙一号”示范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在2015年5月开工建设,首次将互联网与核电建设深度融合,将“互联网+”技术全面应用至“华龙一号”科研、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等领域,已先后完成了FCD、穹顶吊装、蒸汽发生器吊装、堆内构件吊装等重大节点,大批重要设备如汽轮机、主泵等顺利到货。目前首堆建设进度正在加快,预计在2020年并网发电并商运。同时,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核安全局开展核电标准化工作,力求完善优化现有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打破我国多机型、多技术路线并存的不利局面,健全一套自主的、能够满足“华龙一号”国内建设与出口需求的,涵盖核电全生命周期的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为中国核电更快更好地“走出去”搭桥铺路。

“华龙一号”已成功走出国门,落地巴基斯坦,首个海外项目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也已在2015年8月开建,中巴已就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启动恰希玛五期核电项目达成框架协议。在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海外卡拉奇项目同时开工顺利的情况下,“华龙一号”让世界各国看到了其优越的设计方案、安全性能、工期保障与经济竞争力,研发单位已与阿根廷、英国、巴西、苏丹等国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积极推进核能领域合作。“华龙一号”将承载着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的东风,在世界核电的舞台上与法国、俄罗斯、美国、韩国等核电大国同台竞技。

参考文献

[1]王丹,白佳.“华龙一号”,中国“智造”的三代核电技术——专访“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J].中国核电,2016,9(1):2-4.

[2]文杰,范春莉,陈浩.为了华龙飞得更高——“华龙一号”自主设计一年来取得进展[J].中国核工业,2016(6):14-16.

作者简介

彭巧云(1987),女,(汉)江西宜春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安全壳专项试验研究(e-mail)pengqiaoyun19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