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傅秋惠

傅秋惠

广西省北流市清湾镇寄宿制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信息化的推进,小学教育也在不断革新。教师师资力量的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打好基础的重要时刻。家校联手、强强合作,争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时代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在整个小学阶段除了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地方,还应该是培养综合人才的地方。小学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任务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强。学校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身上、精神上、思想性的教育。接下来从多个方面探讨一下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现状及改良

(一)教学思想保守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目前小学教育中,仍然有部门老师的教育理念保守、陈旧。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灌输式教育,只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发展形成阻碍。当然这也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原因,社会上很多"赢在起跑线上"也让家长过分的注重孩子的分数,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对此教师应该先改变自我,从根本上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把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也加入到教学当中。

(二)教学形式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还是应该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同时,又没有耐心长时间的学习。所以任何科目的教学都要以培训学习兴趣为前提。在课堂教学当中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就能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景,在导学的时候先以讲故事或者提问讨论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先带到该知识点当中。等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心的时候再将知识点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课堂活动中可以采取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利用小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把信息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也是教学形式的一种。信息技术以多种形态存在,比如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师可以把这些有声有色的资源充分融入进课堂。比起课本知识,这些生动的资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授的课文跟大自然有关,那么导学时,教师可以播放跟课本有关的小视频,让学生的情绪一下集中到视频中来,跟着视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比如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制造对话教学的情境。学生观看英语动画片,或者带有英语对话的小视频时,能感受到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不能缺少教学情境就是生活化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把教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一来,日常的生活是学生们天天能感受到的,更能让学生们所接受。二来,把教学案例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懂得知识跟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知识,而知识可以灵活的解决生活的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学历能力培养

还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只注重成绩,只注重分数,所以在课堂上争分夺秒的灌输知识。殊不知,在外国人眼里,我们的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主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牢固。生字、词语的默写,古诗词的背诵都能拿满分,可是一到写作人的时候就无可奈何。这就是应试教学的弊端,学生明显掌握了基础的字词,却在怎么把字词、句子组合成文章的运用上有所欠缺。作文就是语文知识点灵活应用的一种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新课改要求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那么在小学期间,语文教师就要在阅读鉴赏方面给学生们做好铺垫。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应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综合能力。

二、德育教育的开展

小学阶段教学,课堂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学生身体、心理的发育初期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心理教育也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统称德育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从各个方面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只想要结果,而不想了解过程。加上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都是在温室中成长的,因此受挫折能力较差。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开展德育教育这门学科,有的则是敷衍教学而已。所以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小学入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面除了包含要遵纪守法以外,还包含了许多中华的传统文化,例如尊老爱幼,学会和同学之间睦相处等等。除了学校和家庭,还有一个叫做"社会"的地方,这里面充满了危险因素。德育教育教会学生保护自己,远离危险的人和事。在公共场合遵守一切规章制度,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小小的力量。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主要以渗透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以身作则,除了课上的教学以外,课下也应时时要标准要求自己。德育教育不仅是要求班主任开展教学,还可以在每一科的教学中进行渗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许多古诗词和课文里面都包含了尊老爱幼和遵纪守法的的信息。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类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顺带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

德育教学除了在学校渗透以外,教师还应定期和家长沟通交流,希望家长能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言行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言行,因此可以通过家长会,提高家长的重视度,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从自己做起,规范言行。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家长因把溺爱转为大爱,不能一味娇惯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孩子犯错时,不要盲目的打骂,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的同时找到犯错的根源,以防下次再犯同类型的错误。德育教育从学校渗透进家庭,还可以渗透到社会中。比如,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或孤儿院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让他们了解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弱势群体,他们不能像正常小朋友一样有可以跟家人团聚。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相互帮助。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大街上,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让学生体会到环卫工作的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爱护环境卫生。也可开展"警民合作"的安全知识讲座,邀请民警同志或者消防同志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还可以通过一些新闻报道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

小学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阶段的启蒙。年纪越小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就越强。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输给学生,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学习奠定基矗未来小学教育将面临跟大的挑战性,因为学生发展的差异化、个体化、个性化等特点,面对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的挑战。所以首先要教师本身不断的自我提高,其次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林深.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2]熊晓梅.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创新人才教育的实践路径[J].创新人才教育,2015(11)。

[5]陈复生.理性养成智慧教育---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校园,2017(1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