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甘泉,浇数学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引生活甘泉,浇数学之花

熊珊

◆熊珊江苏省新沂市第六中学221416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数学学科的产生、发展都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可以说:离开生产与生活,数学就不可能称之为“数学”,也即寸步难行。本文就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略述己见。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

生活是数学学科产生的“摇篮”。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注重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课堂成为多彩生活的“展演舞台”,这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把多彩生活“拉进”数学课堂

1.用数学视角审视数学现象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数学的视角去发掘生产、生活的数学表象,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例如:衣帽挂钩为什么设计成菱形的?窨井的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巡洋舰在浩瀚大海上如何准确报告所在的位置?这一个个萦绕在学生心头的“为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思考,从数学的视角去分析、解释,为数学教学服务。

2.再现生产生活中的数学过程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敏锐地捕捉、精心提炼生产、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其转化为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并且自如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得以“闪亮登场”。例如生活中的事例:“望山跑死马”。试想:我们的面前有一座巍峻的高山,如何测量这座高山的高度呢?显然,直接使用尺子测量是不现实的,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怎样测量呢?同学们通过思考、操作、讨论:在山脚下平坦之处选取A、B两点,连线,并在AB的外延长线上取一点C,测量出线段BC的长度、测量出点B、点C对于山顶最高点的仰角α、β。教师自然地引出了运用“正切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一定会沉浸在运用知识解决了自己以往解决不了的“难题”之中,心情愉悦,学习兴致十分高涨!

二、让数学课堂再现多彩生活

1.紧扣教学选取典型事例

我们周围的世界纷繁复杂,作为数学教师应学会甄别一些典型事例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选取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再现多彩的生活。篮球是学生喜爱的运动,以此为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播放篮球明星姚明、林书豪的潇洒投篮,直接感受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联系历史悠久的赵州桥、极具现代风格的音乐喷泉,结合实例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增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使枯燥乏味的函数知识变成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学生不再心存畏惧。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生活,从中捕捉潜在的数学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比较繁杂地交织在一起,不便于师生运用所学的一定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某些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甄别、凝练其中包含的一些数学问题,使之运用已学习的一些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繁杂问题中的某一点或者某一方面,为当堂教学服务。例如:舞台上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给人美的视觉享受;金字塔、中国故宫、巴黎圣母院等著名古建筑,雄伟雅致;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大师创作的经典乐曲和谐悦耳;米开朗琪罗的雕塑、达芬奇的绘画美妙绝伦……其中运用了数学中具有无穷魔力的“黄金分割法则”,从这些美的事物中感受数学魅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素养。

3.利用现代媒体拓展课堂教学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作为数学教师可以徜徉在这一望无际的“信息天空”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数学教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例如:腾讯QQ是师生都比较熟悉的一种即时通讯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QQ工具菜单中的群组创建等内容,这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又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借助互联网上资源共享,下载相关的动画视频,把形、声、光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这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生产、生活中,数学现象如月暗星繁的天空中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尽数,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时时处处捕捉这些也许转瞬即逝、也许熟视无睹的数学现象,并适时、适度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做到:引生活甘泉,浇师生心中含苞待放的数学之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研究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

[2]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八、九)[M].江苏科学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