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外墙渗漏的成因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住宅外墙渗漏的成因及防治

邹迪秋

深圳市皇庭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外墙渗漏现象是建筑工程的通病,极易发生,不仅影响其美观及正常使用功能,而且影响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本文对住宅外墙渗漏的成因及防治进行分析。

关键词:外墙渗漏防治

1、外墙渗漏成因

一般住宅墙体的渗漏集中体现在山墙墙面、外门窗、填充墙顶、预留洞口/施工洞口后补处、阳台/雨篷根部及变形缝等部位,且随着层数越高、风压增大,渗漏现象越严重。

1.1墙面渗漏。

(1)墙面渗漏一般由剪力墙裂缝、填充墙缝隙、不同材料交界处构造措施不规范等原因引起。剪力墙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其主要承受平面内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剪力以及因偏心和水平荷载作用而引起的平面外弯矩。随着GB50010—2010《混凝土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设计规范的不断完善,剪力墙通常情况下很少产生荷载裂缝。但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构造失当和施工缺陷等原因,故往往会在混凝土墙上产生各种形态的裂缝。

(2)在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住宅中,虽然砌体填充墙并非承重构件,但由于砌体损坏或施工不当,故会使得外墙形成渗水通道,影响使用功能。

(3)不同材料交界部位构造措施不规范也会造成渗漏。混凝土材料和砌体材料、不同砌体材料之间的线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在相同的温度应力作用下,交界部位因变形量不同而易产生裂缝,而在施工时又未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措施,因此在该部位产生渗漏通道。

1.2外门窗渗漏。

(1)外门窗渗漏一般由制作、加工、安装等原因引起,如门窗框与主体结构间的预埋件或锚固件施工不当。不少施工人员在主体结构阶段对门窗框预埋件考虑不周,只得采取后置措施,但采取后置措施时又施工随意,锚固于灰缝中、锚固于无可靠抗侧向承载能力的空心砌块中、施工不当引起砌体灰缝空洞等现象较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侧向效应的作用下,细部节点出现渗漏通道是必然的。

(2)由于施工工艺不规范、检查不严,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嵌填不均匀、不连续、不密实,且室外窗台板未留置外排水坡、室外门窗上楣外口未做有效的滴水处理等,遂使得雨水透过缝隙进入室内造成漏水。

1.3预留洞口/施工洞口后补处渗漏。

预留洞口/施工洞口后补处渗漏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墙体穿墙螺杆洞嵌填不实、脚手架搭设施工洞后补不密实、预留管道洞口施工不当等原因引起。

1.4细部节点渗漏。

细部节点渗漏一般由填充墙顶嵌填不密实、雨篷/阳台细部处理不当、变形缝施工不当等原因引起。一是填充墙顶施工不规范、嵌填不密实,形成渗漏通道;二是雨篷/阳台细部处理不当,未设置内高外低的外排水坡度造成倒泛水、下沿未做有效的滴水处理使得雨水爬入缝隙进入室内;三是变形缝封闭前垃圾杂物未清理干净、盖板封闭不严密造成的渗漏。

2、外墙渗漏的防治

2.1墙面渗漏防治。

(1)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墙体钢筋骨架的制作及安装,浇筑前严格检查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水灰比等重要技术参数,并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混凝土浇捣时应连续浇筑,若确有必须间歇的,则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这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对于施工缝部位的浮浆和疏松的混凝土应在剪力墙模板封闭前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接槎表面,以确保施工缝部位新旧混凝土可靠黏结,避免产生接槎裂缝。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

(2)必须规范砌体填充墙各道工艺。若灰缝过厚或过宽,则不仅浪费砌筑砂浆,而且砌体灰缝重点关注:蒸压加气混凝土等强度不高的砌块,因碰撞易碎,故须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做到文明装卸,以减少砌块损耗;为降低吸水率较高的砌块(譬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率可达70%)在砌筑时的含水率,减少墙体的收缩,有效控制收缩裂缝的产生,砌块出釜后应采取防雨措施;当填充墙灰缝采用普通砌筑砂浆时,为增强砌块与砌筑砂浆的黏结和砌筑砂浆强度的增长,砌块应根据相应技术规程在砌筑前浇(喷)水湿润,确保相对含水率,譬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对含水率为40%~50%;当填充墙灰缝采用普通砌筑砂浆时,填充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须严格控制。的收缩也将加大,不利于砌体裂缝的控制;若灰缝过薄、饱满度不足,则不仅会形成瞎缝、假缝、透明缝,而且会使砌块在复杂应力下产生开裂,加剧了渗漏通道的形成。

(3)必须严格控制不同材料交界部位的处理措施。如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柱)的交界部位,应沿混凝土墙(柱)全高每隔600mm预留2φ60mm拉结筋与填充墙拉结,钢筋伸入填充墙内的长度不小于1000mm,且每层至少采用2道钢筋通长拉结;不同砌体材料的填充墙交界部位应设置构造柱等构造措施;不同材料的界面部位应采取抗裂处理措施。可在接缝的正反面均钉设φ0.5mm钢丝、边长为20mm的菱形网孔钢丝网或专用网格布,宽度为缝两侧各150mm。

2.2外门窗渗漏防治。

(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固定门窗框,门窗框都必须确保安装牢固,在使用轻质或空心砌体等作为墙体材料时,门窗框的固定位置应采用实心混凝土砌块或实心水泥砖等进行构造处理。

(2)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外墙设置有防水层的应将防水层延伸至门窗框,防水层与门窗框间应预留凹槽,并应嵌填密封材料;门窗上楣的外口应做滴水线;外窗台应设置不小于5%的外排水坡度。

2.3预留洞口/施工洞口后补处的渗漏防治。

(1)施工单位应从技术上创新施工工艺以减少螺杆洞、脚手洞等施工洞口/眼。封堵螺杆洞时,宜用聚氨酯发泡剂等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封堵脚手洞时,应先将原有接缝处的残余砂浆、灰尘及杂物等清除干净,浇(喷)水湿润,填实砂浆。

(2)穿过外墙的预留管道洞口宜采用套管,套管应内高外低,坡度不应小于5%,套管周边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2.4细部节点渗漏防治。

(1)填充墙砌至结构梁/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留置时间不少于14d。空隙的留置厚度应符合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3.4条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填充墙与承重结构宜采用脱开的形式,即填充墙顶与结构梁/板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留置不少于14d后,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材料充填,并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2)雨篷应设置不小于1%的外排水坡度,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雨篷与外墙交界处的防水层应连续设置;雨篷防水层应沿外口下翻至滴水线;阳台应向水落口设置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水落口周边应留槽嵌填密封材料;阳台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

(4)变形缝部位应增设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附加层,卷材两端应满粘于墙体,满粘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m,并应钉压固定;卷材收头处用密封材料密封。

2.5墙面和各构造节点部位施工完毕后,应根据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进行渗漏检查,在雨后或持续淋水30min后进行,也可以在墙体外墙的上部设置淋水的排管进行淋水试验淋水试验排管的长度、管孔的数量、孔径的大小,以达到墙面能连续满流为准,并应由专人作记录。若有渗漏,则应对渗漏原因进行分析,并编制专项维修方案,在监理人员的旁站下进行维修,维修后重新进行渗漏检查,无渗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结束语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在建筑外墙施工的过程中,导致建筑外墙渗漏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会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质量以及使用寿命。为此我们必须对建筑工程外墙渗漏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从预防开始做起,从而有效的减少建筑工程中的外墙渗漏现象。

参考文献

[1]朱国梁.住宅建筑渗漏水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中国建筑防水,2010(16):24-26.

[2]唐礼一.住宅工程防渗漏的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施工,2012,34:(9):908-910.

[3]张大力.住宅楼外墙渗漏防治措施[J].施工技术,2003,32(3)58.

[4]杨国法.住宅工程外墙渗漏的成因和防治[J].浙江建筑,2004,21(1):145-146.

[5]陈鹏飞.住宅工程裂缝、渗漏原因分析与防治[J].广东建材,2011,27(5):64-66.

[6]张金平.住宅工程质量常见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甘肃科技,2010,26(18):158-161.